第62章 曲径通幽管水续航 邪风冲殿文华为震(2)(2/4)
救都困难。不要说前代,就是我朝也有过多次 因搁浅而在湖中卸船的故事。”
陈瑄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中,受前日老者的启发,他又读了不少有关运河的书籍,于南运之浚真是大有裨益。
“唐宋以来,于淮安开永济、高邮开康济、宝应开弘济三河,实是人工将诸湖连接起 来贮水和泄水。至扬子湾东,一路由仪真接长江口,另一路由瓜洲接长江口。几百年了, 也该好好修缮了。我已奏请皇上,一俟清江浦完工,就开始整理、疏浚湖漕,在旧三河基础上,一则选择漕道,清除湖下梗阻之恶;二则如管家湖一般,筑高邮、汜光、白马诸湖长堤,上修纤道,并于湖内凿渠,既防搁浅又避风涛之险;三则于盱眙洪泽湖修堰,实是 将唐宋旧堰——高家堰重加整修,去残补缺,使全堤连成一体,估算着约有一万八千余丈。 上述几个工程完工,我万千漕船和官船商船舳舻千里,首尾相接,何等壮观,再不会有风涛及湖底梗阻之困厄了……”
“大帅之雄心让在下佩服得五体投地。”叶宗行又一次震动了,“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忧君、忧民、忧天下,更可誉者,举一反三,修一个淮安段,连江北数百里不大顺畅的运河都虑了,为国家、为朝廷,不遗余力,古之贤臣循吏也无过于此!此乃皇上的福气,大明的福气!有太祖三十余年之积淀,我永乐朝必开立国以来一代盛世啊!”
正午的阳光正足,两个人边走边聊,却没有丝毫的倦怠之意。 这几年也巧,北京、辽东军屯连年丰收,漕粮运送的负担轻了许多,使陈瑄能够腾出手来治理运河。于是,按陈瑄的思路,管湖西及清江浦完工,数万人又投入了淮河至长江 段约四百里运河大规模的整修中。受淮安的影响,所在府州县都给予了积极配合,出人、 出物而毫无怨言。也是陈瑄善于体恤百姓,爱惜士兵。兵卒外出之时,谦谦和和,公平买 卖,对工程所在州县无所搅扰;因而,由挖河官军组建的“陈家军”因运河之浚而名声大 噪,百姓箪食浆壶前来劳军,盛况空前。
高邮、宝应、盱眙各县治湖工程完工后,陈瑄移师南下,疏浚了位于长江边上的仪征、瓜州运口,新开了泰州白塔河运口,这样,长江中游江西、湖广的粮饷走仪征北上运河, 江南粮饷由镇江达瓜州北上,江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