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科举(2/3)
以齐王的身份不是不能做到,可以齐王的威望会这么做吗?
这可让众士子不断地犯嘀咕,他们可不知道王夜是让这些小家伙来屠榜的。
初唐的科举主要以明经科,进士科,明法、明算等构成。
为主的就是明经、进士两科,其他的基本处于不受重视之列。
明经考试主要有贴经,经意,时务,可以说主要就是背书。
考中明经后,也会通过吏部铨选授予官职,多为地方上的学官或一些基层文职,如县学博士等。
进士科比较重视时务,经史,诗赋。
考中进士后,会根据成绩等因素授予不同的官职,一般从九品或更低的官职做起,如县尉等,发展前景良好,许多高官都是从进士出身。
初唐在这两科之上还有一个秀才,此时的秀才含金量极高,可以说是明经,进士两科的综合体全才中的佼佼者。
中秀才者最低也是正八品上职位做起,前途无量。
武德年间,年年开考,总共中了六人。
后来因为难度过大,到了高宗时期根本无人报考,也就将秀才科废除了。
这些科目对于经过特训的王府学子来说并不难。
经意方面,孔颖达都出马了,过不了该找他算账。
诗赋王夜更是给他们开了小灶,唐诗宋词,作诗词的技巧要门。
至于时务就更不用说了,太子,马周双双出手,李二陛下都得老老实实学习,对这些考生简直就是时代的碾压。
更坏的是还让十名学子报考了明算科这种不被重视的。
而明字科,虞世南亲自教导,王府大量文房供给,选十名老虞认证过的学子直接上了。
至于明法科因为贞观律还在修订的原因并没有开考。
有趣的是,王府这些参加考试的学子明显被特殊对待了。
参加不同科的学子被分到了一个考场,监考的也不是吏部,而是李二陛下指定的大舅子,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贡院考试可是持续好几天的,以进士科为例,第一天考经史,隔天才考策问。
可长孙无忌监考的这个王府考场,差点没让老家伙气死。
只因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