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改革后,高兴的普通百姓们(2/3)
这个消息,宛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好多名下没有私田的百姓,都跃跃欲试了起来。
由于明朝末年的土地兼并严重,以及各种高赋税的压迫,百姓手中无田者甚多。
这些无田百姓,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在高赋税的压迫之下,将名下田产投献给士绅老爷的名下。
这一行为主要与明末的社会制度和环境有关。
明末的赋税和徭役制度较为繁重。士绅阶层通常享有一定的特权,如免役、免税或有一定的税收优惠。
一些人在官府的高压之下,为了逃避这些负担,便将自己的田产名义上献给士绅,自己则成为士绅的佃户或依附人口,从而减轻经济压力。
具体做法,通常是通过订立契约等方式,将田产的所有权转移到士绅名下。
但实际上,这些田产可能仍由原田主耕种,只是名义上属于士绅,原田主需向士绅缴纳一定的租金或贡赋。
对个人和家庭,短期内可能实现了逃避赋税和寻求庇护的目的,但长期来看,他们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权,经济上逐渐依赖士绅,处于相对被剥削的地位。
对士绅阶层,士绅阶层的经济实力和势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他们拥有了更多的土地和财富,在地方上的话语权也更大,形成了地方上的特殊利益集团。
对国家而言,大量田产被投献,导致国家的税收减少,财政收入受到影响。
同时,士绅势力的膨胀也可能会影响到地方行政管理,削弱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陈平安下令公田只收三成赋税,而且对于私田数量过多者征收重税,一下子就把这种投献田地的行为给打了一个支离破碎。
百姓将田产投献给士绅阶层,虽然不再需要交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但依旧是要交税的,四成甚至是五成,都是这个时代士绅阶层收税的比例。
即便士绅阶层收五成税,百姓们其实也是有的赚的。
毕竟,你投献了土地,就会受到士绅阶层的庇护,会少很多麻烦,那些不愿意投献的,觊觎这些人田产的士绅阶层,就会想方设法的各种找茬,逼你主动投献土地。
现在好了,新龙国的建立,新皇帝的一系列举措,又是设立廉政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