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羽毛月球的飞翔之旅(3/9)
这些羽毛来自南极的企鹅、北极的燕鸥、热带雨林的蜂鸟,还有草原上的雄鹰等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在实验室里,科研人员对每一根羽毛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检测和分析。
他们用高精度电子显微镜观察羽毛的微观结构,测量羽毛的长度、宽度、重量,甚至精确到毫克。
经过层层筛选,淘汰了九百九十八根不符合要求的羽毛后,最终选定了一根来自北极燕鸥的羽毛。
这根羽毛长约十一点五厘米,宽零点八厘米,重量仅为零点三二毫克,轻盈坚韧,结构独特,其羽轴的强度和韧性经过测试,在所有羽毛中表现最为出色,非常适合进行接下来的实验。
在纳米材料实验室里,一场更为精细复杂的工作正在展开。
科研人员小心翼翼地对这根幸运的北极燕鸥羽毛进行纳米材料的包裹处理。
这种纳米材料是他们团队经过长达六个月,超过五百次试验研发出来的,能够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结构和性能。
它由碳纳米管和特殊的智能聚合物组成,具有超强的柔韧性和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
他们将纳米材料溶液均匀地涂抹在羽毛表面,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和精确的操作,任何一点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注意温度控制,保持在255摄氏度,误差不能超过01摄氏度。溶液流速控制在每秒零点零五毫升,要匀速稳定。”
李阳紧紧盯着仪器上的数字,对助手说道。
助手紧张地点点头,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控制面板,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手微微颤抖着,却努力保持着操作的精准。
经过数小时的精细操作,纳米材料成功包裹在了羽毛表面。
此时的羽毛看起来和普通羽毛并无二致,但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微观层面,纳米材料像一层紧密贴合的保护膜,又像无数微小的触手,与羽毛的每一个纤维紧密结合,赋予了羽毛全新的特性。
接下来,就是利用量子纠缠技术建立控制连接,这是整个项目中最为神秘和关键的环节。
量子纠缠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闪烁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