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船难题(4/12)
他自己,已经在心中规划好了下一个更加宏伟的造船蓝图,他希望能够将更多的新兴技术引入到船舶制造中,为全球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叶辉的新成果在造船业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各国的船运公司纷纷前来洽谈合作意向,希望能够定制这种环保又智能的船舶。这使得叶辉所在的造船厂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业务迅速扩张。
然而,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一方面,这种新型船舶的建造工艺复杂,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极高,现有的工人队伍虽然经过前期的磨练,但在面对大规模生产时仍显得人手不足且技能参差不齐。叶辉意识到,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以提高工人的整体素质。
于是,他亲自制定培训计划,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讲师,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全方位地对工人进行培训。同时,他还设立了激励机制,对在培训和实际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工人给予丰厚的奖励,这大大提高了工人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另一方面,新型船舶中一些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也出现了瓶颈。这些零部件的生产技术掌握在少数几家供应商手中,他们的产能有限,无法满足突然暴增的订单需求。叶辉决定积极推动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他与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和制造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和生产这些关键零部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国内的合作企业成功攻克了零部件的生产技术难题,不仅满足了造船厂的需求,还降低了成本。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造船厂的正常生产,也为国内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填补了关键技术空白。
在解决了这些内部和外部的问题后,叶辉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船舶的性能。他关注到船舶在极端海况下的安全性和适应性。目前的船舶虽然在正常航行中表现出色,但在面对狂风巨浪、冰山等极端环境时,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提高船舶的抗风险能力,叶辉带领团队开始研究新型的船舶结构设计。他们借鉴了海洋生物的结构特点,例如鲸鱼的流线型身体和贝壳的坚固结构,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船身结构。这种结构采用了特殊的复合材料,在保证船舶轻量化的同时,能够承受巨大的外力冲击。
同时,叶辉还在船舶的导航和预警系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