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理力争(7/9)
北方州县,这里的情况比她预想的还要复杂。北方注重传统儒学的严谨性,对新学的接受程度极低,而且北方的教育资源相较于江南等地更为匮乏。
在到达的第一个州县,叶清瑶发现当地的学府规模小且破旧,学子们的教材也十分稀缺。当地的官员对教育改革也不太热心,他们觉得北方的教育一直以来就是这样,没有必要折腾。
叶清瑶没有气馁,她首先从改善教育硬件设施开始。她积极向当地的富户和商人募捐,向他们讲述教育改革的长远利益。一些有远见的商人被她打动,纷纷解囊相助。有了资金后,她开始修缮学府,购置新的桌椅和教材。
同时,她也开始对当地的教育者进行培训。她邀请了江南和荆襄两地在教育改革中表现出色的教师来给北方的教师们传授经验,讲解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然而,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北方的教师们大多坚守传统教学理念,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接受缓慢,甚至有些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公开表示抵触。
叶清瑶只好一家一家地拜访这些教师,与他们深入交流。她告诉他们:“各位先生,我理解你们对传统学问的热爱和尊崇,但我们也要看到,如今北方的学子们在旧的教育体系下,出路狭窄。新学并非是要取代儒学,而是要与之相辅相成。”
在她的努力下,部分教师开始尝试着接受新学。叶清瑶趁热打铁,在学府里开设了新学的公开课,让学子们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刚开始,只有少数胆大好奇的学子前来听课,但随着课程的进行,这些学子回去后将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小事上,引起了其他学子的兴趣。
例如,一位学子运用算学知识帮助家里更合理地安排粮食储存,避免了浪费。这个消息传开后,更多的学子开始涌入新学的课堂。
然而,北方的保守势力并没有坐视不管。当地的一些老学究联合起来,指责叶清瑶是在破坏北方的学风,传播异端学说。他们在大街小巷张贴告示,呼吁民众抵制教育改革。
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一些原本支持改革的民众也开始动摇。叶清瑶深知必须正面回应,她在当地的广场上举办了一场大型的辩论会,邀请所有反对者前来辩论。
辩论会上,叶清瑶镇定自若地说道:“各位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