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五年计划,降本增效(1/4)
朱元璋眼前登时便是一亮。
任以虚想的是具体计划,但是朱元璋却想到了这个计划的另一个用途,那就是吏治考核!
明代的吏治考核其实不能说是没有,只不过实在是太过原始了。
当地的知县如何晋升,并不是跟本地参照,而跟其他郡县参照。
这样一来,所有的任务考核,其实完全取决于同僚们之间的“氛围”。
大家伙集体打鸡血,晋升就难,所有的县官都摆烂的话,那晋升就容易。
这帮士大夫也不傻。
就像是湖广布政使司衙门,湖广是大省,但是这个省就算是再大,也不过就是十六个府,不到一百个县。
就这么几十号的县令,干的越多越难晋升,那谁还拼命啊!
大家伙一块摆烂,然后按照年龄论资排辈不香吗
纵然是真的有那么一两个不长眼的“卷狗”,一定会被同僚甚至是上司嫌弃。
卷的越厉害,越被上司忌惮。
原因无他,三年之后,你考核优异,你升上来了,那不就是卷我了吗!
即便是真的有那样的天选之子,疯了一样就是硬卷。
大不了这帮摆烂人就发扬一下风格。
大家伙让一让,无外乎三年一届,赶紧让这家伙升上去,最好让他去京城,卷京官去。
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海瑞。
这样一来,大明地方上的吏治,可想而知,会烂到什么程度!
但是有了任以虚这个所谓的“三年规划”之后可就不一样了。
把增长的目标,一桩桩准的摆在那些县令,知府的眼跟前。
一切都不再取决于同僚之间,是否相互比烂。
如果所有人都能超额完成计划,那么所有人全都晋升。
如果所有的官员都没有完成计划,那也可以一块全都查办。
可想而知,大明的官场氛围,顷刻之间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任以虚清了清嗓子淡然道:“而且对于如期完成目标的乡亲们,咱们公家也可以适当给予一部分的奖励,起码能让这些人积极一点”
任以虚的话更是给朱元璋提了个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