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亲生的还是非亲生的?(3/3)
少了,若是有红薯的话,就能再多养些猪了。
有村民帮着干活,江白家的地是村里最先种上的。
五十五亩地里,有三十亩水田,二十五亩旱田。
水田全部拿来种水稻,旱田则暂时放着,除了一亩种了山药之外,另二十几亩江白打算再种豆子。
顺便还可以再种一些蔬菜,还有土豆也要安排。
这才是第一年,她这边做出来的肥料并不多,五十多亩地用了之后,只余下百斤不到。
里正家和族长家以及三阿奶刘氏家里从她手里买了些走,还余下二十来斤。
江白也不着急,待他们种过之后,有好收成的情况下,自然会再来买。
家里的肥埋下去之后,江白这边便开始了打粉工作。
古代的机械力低下,磨豆子是个麻烦功夫。
由于土地的质量参差不齐,豆子的亩产在三十公斤至六十公斤不等,江白种了五十三亩左右,共收获了两千多公斤的豆子。
光凭她一个人,还不知道要磨到猴年马月去。
所以她果断命人再建了一个工厂,又买了一百头驴,专门用来磨豆子。
豆子的做法她早就已经想好。
一部分做成豆粉,可以充当早食,一部分拿来榨油,还有一部分做成豆腐、豆腐干、腐竹等东西,拿来售卖。
她这里忙得如火如荼,安王的军队与蛮夷的精兵也打得火热。
蛮夷人善战,哪怕是客场作战,其战斗力也不可小觑,几个月过去,安王也仅仅只是将他们拦在了徐川城外,周围的百姓都纷纷逃难去了。
因为有安王兵巴的牵制,导至他们一直没空出手来对付南安县,这也导致好些徐川府的百姓逃到了这里。
正好遇上江白招工,便在平山脚下,新盖起了一座座房屋。
奇怪的是,南安县县衙在批这些宅基地的时候,也格外的痛快。
眼看着山脚下的难民越来越多,江家村的村民们则是越来越担心,族长已经许久没见过江白了,因为难民在平山脚下安家一事,他老人家终于踏出江家村的范围,来到了江白在平山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