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弹性评估指标设定(1/7)
新文坐在会议室中,眼神专注地审视着面前关于供应链弹性提升的各项报告。在成功推进一系列增强供应链弹性的措施后,如何科学地衡量这些努力所带来的成效,成为了他当下思考的关键问题。设定一套精准有效的供应链弹性评估指标,并定期评估供应链的弹性水平,不仅能让公司清晰地了解自身供应链的健康状况,还能为后续的优化策略提供有力依据。
“各位,我们在提升供应链弹性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现在,设定评估指标来衡量供应链弹性水平迫在眉睫。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看到工作成果,更能发现潜在问题,为下一步改进指明方向。大家都谈谈自己的想法。”新文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各部门负责人,语气坚定地说道。
采购部经理李强率先发言:“新文,我认为供应商相关指标至关重要。比如供应商多元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不同品类古董的供应商数量及分布来衡量。如果主要货品的供应商过于集中,一旦某个供应商出现问题,对我们的供应影响巨大。理想情况下,每个重要品类的供应商数量应达到一定标准,且分布在不同区域,降低区域风险。另外,供应商的响应速度也很关键,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标准响应时间,比如在接到紧急订单需求时,供应商承诺的交货时间。这能反映供应商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配合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确定合理的供应商数量标准和响应时间可能会面临争议,各部门对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需求的理解不同,很难达成一致。”
物流部经理张华接着说:“从物流角度看,准时交付率是一个重要指标。计算按时交付的古董批次占总交付批次的比例,能直观反映物流环节的稳定性。还有物流成本变动率,物流成本在应对不确定性因素时的波动情况,也是衡量物流弹性的关键。成本大幅波动可能意味着物流方案存在问题,没有有效应对突发状况。然而,影响准时交付率的因素众多,天气、交通管制等不可抗力因素难以控制,这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物流的弹性水平。而且,物流成本变动不仅受供应链弹性措施影响,还与市场物价波动等外部因素有关,如何准确剥离这些干扰因素是个难题。”
市场部经理赵悦发言道:“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也应纳入评估指标。我们可以对比预测的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