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弹性评估指标设定(3/7)
评估供应链弹性怎么办?”
新文耐心地解释道:“儿子,爸爸会和各个部门的叔叔阿姨一起,用科学的方法去设定评估指标。我们会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要是设定了还是不能准确评估,我们就分析是指标不合理,还是计算方法不对,或者干扰因素没排除干净,然后想办法改进。就像你画画,改了还不好,就再看看层次感和色彩,总能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
妻子从厨房走出来,微笑着说:“你们爷俩又在讨论新话题啦。设定评估指标肯定不容易,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先休息会儿。”
新文感激地看着妻子,说道:“谢谢,有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我感觉好多了。这对公司的发展太重要了,我得努力做好。”
两个月后,评估指标设定专项小组向新文汇报工作进展。
采购部经理李强说道:“我们细化了供应商多元化程度指标,根据不同古董品类的重要性和采购量,设定了相应的供应商数量下限。例如,对于核心古董品类,要求至少有 5 家不同地区的供应商。同时,明确了供应商响应速度的评估标准,规定紧急订单的平均响应时间不得超过 48 小时。但在与其他部门沟通这些标准时,部分部门认为标准过于严格,可能会增加采购成本和管理难度。
物流部经理张华说道:“我们改进了准时交付率的计算方法,将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延迟交付单独列出,并设定了一个修正系数,以更准确地反映物流环节自身的弹性水平。对于物流成本变动率,我们通过建立成本模型,将市场物价波动等外部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尽量剥离其对物流成本变动的影响。然而,在实际数据收集过程中,发现要准确获取一些数据,如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具体延迟时间和成本变动明细,存在较大困难,需要物流合作伙伴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但部分合作伙伴配合度不高。”
市场部经理赵悦说道:“为了提高市场需求预测准确性评估的可靠性,我们增加了对突发市场变化的监测机制。通过实时关注社交媒体热点、行业动态等信息,及时捕捉可能影响市场需求的突发因素。同时,优化了误差率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古董品类的市场稳定性,赋予不同的权重。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对突发因素的判断存在一定主观性,不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