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笑果部的智慧传承(4/8)
固执。
这也提醒我们,在与家人和朋友相处时,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兴趣爱好和想法。不能因为自己的观点和喜好就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就像我们在部落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我们要相互包容和支持,才能让部落更加和谐和团结。”
以及李觏因酒而对孟子态度的转变,“北宋还有一位哲学家、思想家,名叫李觏。最大的爱好是饮酒,最讨厌的古人是孟子。一日李觏家中有酒,有个读书人酒瘾上来了,于是作了几首诗痛骂孟子,带着诗稿去拜访李觏。李觏见诗大喜,留他在府中饮酒。俩人边喝边骂孟子。连饮数日,酒喝光了。读书人飘然离去。没过几天,听说李觏府中又有酒,读书人笑嘻嘻地又来了。李觏这才琢磨过味来,沉吟半晌,说:‘你走后我仔细想了想,其实孟子也还不错……’此事出自《笑赞》。
李觏的这个故事,首先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率性和可爱之处,因为个人的喜好就对古人有如此鲜明的态度。但同时也讽刺了当时一些文人的迂腐和浅薄,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片面的观点或者个人的情绪就对事物做出极端的评价,而缺乏客观和理性的思考。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我们不能仅仅根据第一印象或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就轻易地对其下结论。要学会全面地了解和分析,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避免像李觏这样因为一时的冲动和偏见而闹出笑话。”台下的听众们时而捧腹大笑,时而陷入沉思。
当讲到南宋初年的笑话时,美德雅阁影子故意模仿着妾那委屈又无奈的语气:“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存在一些阶层差异和人们对职业的刻板印象。就像《鹤林玉露》中所讲,有一人在京师买一妾,那妾自称曾是府上专门包包子的厨房中人。此人当然高兴,能从下人到妾这也算是一个飞跃了。一日,令妾做包子。妾言道:‘不会。’那人大怒:‘岂有此理,你自称是包子厨中人,为何不会做包子?’妾答道:‘妾乃是“包子厨”中,“缕葱丝”小组中的一员。所以只会做葱丝。’
这个妾的回答可谓是机智巧妙,她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分工的细致程度,以及人们对职业的片面认知。在我们的部落中,虽然现在还没有如此细致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