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五洋新城(上)(2/7)
修然心中一笑。确实,这些设计借鉴了许多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
\"最特别的是这几处,\"他继续解释:
\"首先是港口。每个泊位都配备专门的起重装置,参考了威尼斯最新的港口设计。码头地面全部用石板铺就,下面还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其次是商贸区。主街道宽度超过六丈,可以同时容纳多辆马车通行。街道两旁预留店铺位置,还规划了专门的仓储区\"
工地现场,正午。
\"吊装的绳索要换成新的!\"李修然对施工队喊道,\"记住,安全第一!\"
他亲自监督着码头区的建设。借鉴现代工程经验,他在各个关键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先生,\"张天志擦着汗走来,\"您要的那些特殊工匠都找到了。\"
\"太好了,\"李修然点头,\"让木匠们先造起重机,石匠们准备码头基石,铁匠们\"
突然,工地上传来一阵惊呼。一块巨石吊装时绳索断裂,眼看就要砸向下方的工人。
李修然箭步冲出,同时大喊:\"都趴下!\"
只见他纵身一跃,抓住旁边的支架,借力踢飞了一根木杆。木杆正好撞在巨石上,改变了下落的方向。
众人惊魂未定,李修然却已经在检查起重装置:\"绳索质量有问题,立即换掉所有同批次的货物!\"
这一幕让在场的工人对这位年轻的总工更加敬服。
航海学院工地。
\"这里是天文台,\"李修然指着图纸,\"顶层安装观星仪,用于航海定位研究。\"
\"这是医疗中心,\"他继续介绍,\"设有隔离病房,专门收治船员常见的病症。\"
\"还有这个造船工坊\"
张天志好奇:\"先生对这些规划如此详细,似乎早就胸有成竹?\"
李修然望着远方:\"不只是规划。这座城市关系着很多人的命运,我们必须建好它。\"
1626年初春,厦门湾畔。
李修然站在半完工的城墙上,遥望着港口方向熙熙攘攘的景象。短短半年时间,这座以\"五洋通商\"为理念建立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