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满清谈判(4/9)
有所思:\"这让朕想起了汤若望说过的"共存共荣"之道。\"
\"正是,\"汤若望站出来,\"陛下,我在欧洲见过太多因民族矛盾导致的战争。只有互相尊重、互利共生,才能建立真正的和平。\"
这时,董鄂妃突然问:\"那南明那边呢?他们会同意这个安排吗?\"
\"已经谈妥了,\"李修然回答,\"朱聿键同意与清廷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双方可以在山海关设立互市,进行贸易往来。他甚至表示愿意派遣技术人员,协助开发北方资源。\"
多尔衮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们这么爽快?\"
\"因为这对各方都有利,\"李修然解释,\"南明需要休养生息,清廷需要开拓新天地,而那些游牧部族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这是三赢的局面。\"
\"说说具体的实施步骤吧,\"顺治帝示意李修然继续。年轻的皇帝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李修然展开另一幅详图:\"第一步,在额尔古纳河建立贸易中心。这里是连接各部族的重要节点,也是抵御罗刹人的前沿阵地。我们可以利用郑芝龙的商路,将海上贸易延伸到这里。\"
\"有意思,\"多尔衮摸着下巴,\"继续。\"
\"第二步,在各个重要节点建立学堂和工坊。这些地方不仅教授文化知识,还要传授实用技术。比如,教导部族人使用新式农具,改良牲畜品种,甚至学习简单的机械制造。\"
\"这需要大量人才,\"索尼指出。
\"没错,\"李修然点头,\"所以我们已经请来了传教士和工匠。他们不仅带来技术,还能帮助翻译各种典籍。同时,我们也会选送当地青年去南方学习。\"
这时,一直沉默的忠心王阿济格突然开口:\"但如何保证这些部族不会反叛?\"
\"用利益纽带维系,\"李修然解释,\"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布里亚特人擅长畜牧,雅库特人善于寻找矿藏,鄂温克人是优秀的猎手。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展特色产业,让他们成为这个贸易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董鄂妃若有所思:\"这就像一张大网,每个结点都互相依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