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龙争虎斗(2)(9/10)
没有另一种可能呢?他的背后会不会有一双神秘的大手在一路为其保驾护航呢?如若不然,以他的身份和能力他又岂能在藏龙卧虎的开封城里掀起如此大风大浪?不管怎样,总之赵普受此重击之后是彻底蔫了。
如此看来,赵普在这场斗争里还是表现得幼稚了一些。正所谓态度决定成败,这话用来总结他在这场斗争里的表现可谓是再恰当不过,因为从一开始他的斗争指导思想就输了一截。从古至今,政治斗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较量,可赵普却以为他和赵光义之间的争斗是在过家家,这也难怪他会被人狠狠地上这么一课。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赵光义这个小子发育得太过妖孽。历史将会告诉我们:在心狠手辣这方面,赵匡胤和赵普这两个被他尊之为兄且对他一味忍让和包容的人都将成为他的手下败将且败得毫无还手之力。
终于,赵普和赵光义之间内斗大结局上演了:公元973年8月,赵普被罢免宰相之职出京就任河阳三城节度使。理由是什么?理由是大宰相太辛苦了,需要出去休息一下,免得劳累过度。这些显然都是官面上的话,但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赵普输了,输得一塌糊涂。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我们在这场争斗从头到尾几乎都看不到赵光义同志的身影,似乎这些年的一切政治争斗都跟他毫无关系,他浑身上下都是干净的,一切都是我们在蓄意给他泼脏。可是,赵普离京之前给赵匡胤写了一份奏疏,里面说道:他们都说我跟你的弟弟赵光义不和,说我总是在刻意针对他,我现在终于发现你的弟弟确实很好,他既忠又孝,简直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这下子赵光义同志算是彻底跑不掉了。赵普的这番话明白无误地告诉世人:我赵普之所以会有今天是跟完美无缺的赵光义同志有很大关系的。很遗憾的是,我们那位可怜的未来的太宗陛下把赵普的这些话完全当成了对他的夸赞从而让史书对其原文留笔。
当然,想必未来“雄才大略”的太宗皇帝并不会理会像我这般心理阴暗的人会怎么去分析他在这场斗争里的角色和戏份,他只知道他是最后的赢家,是胜利者,而这世间唯有胜利者才能拥有生存权和话语权。成王败寇,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才叫正史,至于失败者,谁叫你输了呢?失败者只配去接受和忍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