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蛟龙腾空(3/5)
你赵光义有德吗?就算有,可后来的辽国人被你的德吓住了吗?党项人被你的德吓住了吗?如果国家之安危真的是在德不在险,那你干嘛不解散军队让全国人民都读书修德,那样你的国家不就万年永固了吗?可事实上在你的手里大宋朝可是四处漏风啊!那时候你的德又在哪里呢?怎么不把它们派出去抵御外敌呢?
另外,说到德,先是有赵匡胤不明不白地突然暴毙而崩,然后你赵光义又吃相极为难看地抢夺了自己侄儿的皇位,然后你哥哥的两个儿子先后离奇地死去,你的弟弟赵廷美也贬死于房州,你的皇嫂死后你却拒不发丧,还有你对李煜老婆小周后的那些传闻中的所作所为,这些事哪一件能够体现你的德?在德不在险——你配说这句话吗?配提这个德字吗?
很抱歉!我承认我在个人主观情绪上对赵光义这个人有很深的成见,关于他这个人我有很多话想说,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还是回过头再来说迁都这件事。
在赵光义说出那句经典的“在德不在险”之后,气急败坏的他竟然很是狂妄地直接当场拂袖而去。诚然,赵光义是当朝皇帝的胞弟,可是他毕竟是臣子,如此失礼的行为实在是有违君臣之道,可他仗着赵匡胤对他的宽容愣是把君臣之礼给抛之于脑后且根本不担心赵匡胤会把他怎么样。
更离谱的是赵匡胤对此的反应,他先是望着赵光义渐行渐远的背影发呆,等到其走远之后,他才对左右之人说道:“晋王这话说得的确没错,然而不出百年,开封这种举全国之力供保一方的局面必定会耗尽天下之力。”
很不幸的是,天选之子的这个预言后来真的就应验了。百年之后,开封依靠全国各地的供养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但当它被金国人攻破之后,北宋也就此灭亡。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只是如今的我们总是会去想象:如果宋朝当时真的把都城西迁至洛阳或长安,那么后来的靖康之耻以及所谓的二帝北狩的历史悲剧是不是就不会上演呢?
历史写到这里的时候,史书再次出现了断篇。赵光义公开站出来表示反对迁都,叩头请谏未果之后就扬长而去,而赵匡胤则是沉默。在这之后,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然后赵匡胤就又乖乖地回到了开封,迁都之事就此不了了之。然而,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吗?很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