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锋芒毕露(1/5)
郭威不久后当了皇帝,赵匡胤也跟着沾了光,他这一下子可就成了当今皇帝的贴身侍卫,但其实也就是一个衣甲鲜亮每天都在皇宫里站岗巡逻的大兵。尽管他的官职是东西班行首,但每天能干的事也就是尽量当好一个仪仗兵而已。照此下去,赵匡胤这辈子基本上也就这个样子了,甚至最后还不一定能比他老爹混得好。赵老爹在郭威登基后已经是禁军护圣都指挥使了,他这个官可比赵匡胤大多了。
赵匡胤当然不想这辈子就这样混吃等死了事,这时候未来的世宗皇帝柴荣要去澶州当刺史,赵匡胤跟柴荣还算有点交情,于是他就想要跟着柴荣一起去澶州,而柴荣也同意了。柴荣这时候是整个帝国唯一的皇子,有鉴于郭威已经一把年纪,未来的新君几乎可以说是非柴荣莫属,赵匡胤这回明显是为自己选了一支潜力股。多说一句,柴荣虽然是郭威的养子,但郭威其实也是他的亲姑父。
柴荣此时的身份和官职是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时还是太原郡侯。除了太子和亲王,这已经是他能得到的最高官爵了。按理说柴荣这种身份和地位应该留在开封才对,可郭威的身边有个人叫王峻,他跟郭威是几十年的交情,关键就在于此时贵为宰相且是后周第一权臣的王峻对柴荣很有成见,于是郭威才被迫在王峻的再三请求下把柴荣调到了澶州任职(这个澶州正是很多年后宋辽签署澶渊之盟的那个地方)。
有鉴于曾下令对开封城实施过暴行,大家或许会就此认为郭威这个人是个暴君,但事实并非如此。郭威在做了皇帝之后厉行节俭,他在宫中禁止使用金银玉器打造的器物。他勤政爱民,禁止地方向宫中进贡奢侈品,他还将因为战乱而无主的土地分给流民、饥民和佃户。他改革弊政,废除了之前各个朝代的诸多苛捐杂税(比如朱温先生发明并延续了几十年的牛租)。他还下令废除了很多不人道的刑罚,他尊崇孔子和读书人并且亲自去山东祭拜并修缮孔庙,他虚心纳谏,尤其对文臣很是尊重。或许郭威这一生最为人所诟病的事就是家人被杀之后对开封城的剽掠,这件事我不给他洗白,但我还是要说,单论做皇帝的话,郭威无疑是一个好皇帝。
说一个与郭威有关的小故事。或许没有人不知道那部叫《水浒传》的小说,里面有个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