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勇冠三军(2/4)
以五千人前后三战共击败对方近二十万兵马,赵匡胤人生的第一次领兵作战其战绩可谓是令人瞠目结舌,这种事即使是让那个被辛弃疾赞誉为“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来干也未必能干得出来。我依然是那个观点:如果不是后来当了皇帝,身为将军的赵匡胤绝对有可能在往后的统一战争中为自己打出史诗级的名望,不说他能够超越唐朝的卫国公李靖,但至少也能和明朝的徐达并肩。
打下滁州后,柴荣给赵匡胤派了个秘书来管理滁州的政务。这个人的到来对赵匡胤往后的人生来说可谓是意义非凡,因为他的名字叫做赵普。
也就在这时候,周朝的大军在扬州遇到了麻烦。这时候的南唐远不是后来李煜当政时的那个南唐可以比拟的,他们的国力和军力此时都处在强盛时期,刘仁瞻、李景达、林仁肇、刘彦贞、朱元,这些人无一不是当时的铁血猛将。
面对南唐这帮猛将的猛烈反扑,赵匡胤的那位好兄弟韩令坤在打下扬州之后显得有些招架不住。他想开溜,可是柴荣不许,柴荣让赵匡胤带着两千人前去督战,也就是说如果韩令坤真的敢跑就让赵匡胤把他给就地正法。尽管这事赵匡胤不想干,可皇命难违,但更要命的是,当赵匡胤带着两千弟兄走到一个叫六合的地方时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南唐皇帝李璟的弟弟、南唐的猛将李景达带着两万南唐精锐气势汹汹地准备去偷袭柴荣设在寿州城下的御营,而赵匡胤这时候正好处在李景达这支大军的必经之路上。怎么办?赵匡胤只有两千人,对方的兵力是他的十倍,如果他跑了而导致柴荣的御营受到偷袭,那事后他保不准会被柴荣砍脑袋,与其如此他还不如战死在这里。
一番思量过后,赵匡胤下令就地设寨并竖起他的赵字号帅旗,但他这样做也只能起到疑兵的作用从而来暂缓李景达的行动,同时他也希望能用他的名头来震慑对方。本就是去搞偷袭的李景达在看见赵匡胤的营寨和无数的旌旗之后竟然做贼心虚不敢进兵了,他没想到赵匡胤竟然会知道他的偷袭计划,他以为赵匡胤就是专门来堵他的,但其实这完全就是赶了巧。赵匡胤哪里知道会跟他撞上,早知如此他也就不会只带两千人过来。
面对强敌,赵匡胤这边其实也是紧张得要命,他不敢主动去挑战,那样无疑就是在找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