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强极则辱(2/5)
胤所带领的一部人马,赵匡胤的意思是等大军集结到位后再行战事,可柴荣却命令他带着人马立刻前去瓦桥关挑战。没办法,赵匡胤只得听命,可事实证明赵匡胤完全是多虑了,知道周朝大军来袭且是皇帝亲征,瓦桥关守将姚内斌的反应是简单而且又粗暴的,赵匡胤甚至来不及扯开嗓子吆喝一声就看见这人开门出来投降了。
次日,辽国莫州刺史以及淤口关守将相继遣使向柴荣请降。就此,拱卫幽燕之地的三座关口全部被周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一天之后,韩通的步军终于是赶了上来,而且从长江前线火速赶来的周朝第一猛将、先帝爷郭威的外甥李重进率领常年征战的周朝南方军团也赶到了战场。周军就此是如虎添翼,举国之兵几乎都汇聚在了燕赵大地,兵锋直指幽州。
在如此军威和声势面前,辽国瀛州刺史高彦辉主动举城投降。至此,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周军连赶路带打仗共计收复三关三州十七县之地,得人口将近两万户,兵锋所至无不所向披靡。辽国人在周军的声威和军威面前不敢前来主动挑战,他们集结在幽州准备据城而守并等待增援。
面对眼前的一片大好形势,柴荣心情大好,他摆酒设宴慰劳三军将士并鼓励他们进兵收复幽燕,继而实现汉统中兴再造当年盛唐国威。在他眼里,辽国人以及幽州城似乎弹指可破,可他手底下的这些将军们意见却不统一。赵匡胤这种少壮派肯定是跟柴荣持同样的态度和观点,可那些年龄更长的将军和随行的文臣却对辽国人心存忌惮,他们亲眼见识过甚至亲身体会过辽国人的凶猛和残暴,他们并不认为周军这一战可以轻易获胜。更有甚者,这其中还有很多人认为这时候周军应该撤军,柴荣也应该见好就收,毕竟他们能够从辽国人嘴里抢下这么多土地已经算得上是大功一件了。
值此两军乃至是两国行将决战之际,面对这样的畏敌言论柴荣是勃然大怒,他当场严厉地斥责了这些人。
不幸的是,就在这天晚上柴荣的身体突然就莫名其妙地垮了,而且他还就此卧床不起,原定的进军计划也由此被迫暂停。即使如此,柴荣仍然没有撤军的打算,他觉得自己休息几天就会没事。两天后,定州节度使孙行友攻下易州并俘虏了辽国易州刺史李在钦。柴荣对于这个一心为异族卖命的人没有丝毫的怜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