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主少国疑(2/5)
延钊派出去打前站,然后又把一直以来都跟他不怎么对脾气的韩通手底下的侍卫司人马调出开封,最后又把他的结义兄弟、同时也是掌管京城戌卫的石守信和王审琦留在了开封。在这些人的眼里,赵匡胤这样的安排完全就是为此后的兵变做准备。
这件事以及这样的安排我不想在这里为赵匡胤做任何的辩解和所谓的洗白,毕竟后面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很清楚,毕竟事后诸葛亮可以把什么事都说得有模有样且分析得头头是道。
父子俩牵驴赶路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件事不管你怎么做,但最后总会有人找到喷你的理由。那怎么办?总不能因为害怕被喷而什么也不做吧?要知道尸位素餐也是要被喷的。一个想做事的人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如果他总是想要去讨好所有的人,那么到最后他指定是什么事也做不成、什么事也做不了。所以,有句话说得真的是太好不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在赵匡胤分兵派将结束后,京城里的各营禁军开始着手准备出征或留守的事宜。看见如此景象,开封城的居民开始慌了,辽国人又要来了,在李从珂和石重贵时期那些辽国人都在开封干了什么他们可是还记得很清楚,乃至于郭威当年进入开封城之后都发生了什么他们也是没有忘记。如今的局面和当年是多么相似,新帝年弱,强敌入侵,京城里面更是舆情汹汹——这个时候京城的各个角落再次开始疯传“点检做天子”的流言,说是赵匡胤要趁机举兵作乱,于是乎好多人都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外出避祸。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京城的百姓,就连赵匡胤自己都害怕起来了。这种事要是被皇帝或是三位宰相大人或是被韩通知道了,你信不信他们马上就会带人来把赵匡胤扔进大牢先关起来再说?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在辽国人和北汉人打进来之前先把赵匡胤这个内贼给办了,这种事绝对有必要,至少一个智力健全的皇帝在得知这件事之后肯定会考虑一下是否要这样做。当然,这样做其实也是有风险的,因为在这个军情万分紧急的关头,赵匡胤现在其实就是京城里最有权势的人。禁军里的许多中下层将领都是他一手调教和提拔的,而他又是禁军的最高长官,如果说有人这时候想要凭借市井流言就把他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