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灭亡后蜀(2/4)
个口子。
这就是自唐朝中后期以来所延续下来的战场遗风,赵匡胤的宋朝已经建立了四五年了,可这几年的时间根本不足以将这种风气给彻底根除,尽管赵匡胤登基之后为了改变这种战场风气而杀了很多以身试法的人,可如今看来到了真正的战场上这种风气还是大有市场。顽疾不是朝夕就可以根除的,要知道就连郭威那种嫉恶如仇的人也拿普通百姓撒过气,而有着“五代第一明君”之称的柴荣也曾下令对久攻而克的楚州进行过屠城。战场是一个会让最善良最软弱的人也能变成屠夫的地方,血雨腥风之下没有人性可言。
王全斌攻下剑州随即向成都挺进,而王昭远这一路上更是被宋军的先锋骑兵追得是狼狈不堪,最后他的扈从都战死或失踪了,只留下了他这个身心俱残的孤家寡人在川东大地上漫无目的地东游西荡。不过不要为他感到担心或是害怕什么,因为他现在一点也不害怕——遭遇惨痛失败的王昭远已经获得了解脱,他的神志彻底崩溃了。
宋军的先锋骑兵在川东的一间民房里找到了他,而他此时的面目更是让人唏嘘不已。面对宋军刺过来的刀枪,王昭远完全视而不见,他乱发披散且整个人一直都在悲戚流涕。他的双目红肿,口中不断地念叨着一句诗词:运去英雄不自由!现在的他完全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精神病人!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筹笔驿》。王昭远独独念叨了这一句“运去英雄不自由”,如此看来,在他精神还未完全崩溃之前,他对自己的失败仍然耿耿于怀且不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才导致了他的失败,他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了天命的不公、推给了时运的不济。
时也命也,或许王昭远这样去解读自己的命运并没有错,可有一个事实却是他不得不承认的——他这个人太过心高气傲,他不能接受失败,他也承受不了失败。简而言之,在抗击打能力这方面他的承受值几乎为零,用现代的话来说他的抗压能力几乎是负值。如若刘邦和刘备皆是如此,那么所谓的大汉和三国也就无从而生。做赢家谁都会,可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做一个成功的失败者,这正是刘邦和刘备的伟大之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