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太祖千古(4/6)
范,可他再怎么防范和压制也不过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小手段而已,即使他这个弟弟的权势和声望已经到达一个臣子的顶点时,他也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把敢于与皇权抗衡甚至是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的权臣给一巴掌拍死在墙上。要知道,他可是开国之君,即使赵光义再怎么权势熏天,可他如果想收拾赵光义那也就是只需握紧一下拳头就能搞定的事。可是,他们毕竟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而且年长十二岁的赵匡胤是看着他这个弟弟长大的。
然而,他的这个弟弟又是怎么回报他的呢?公开或公然跟君王作对的人只有两种下场和结局:要么被绝情地打压连带着子孙后世都翻不了身,要么干掉皇帝从此君临天下。关于这一点,赵光义认识得很清楚,可是赵匡胤就显得幼稚了。他不想处置自己的弟弟,他也不想或者说不敢相信自己的弟弟敢于造他的反甚至是要了他的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赵匡胤认为自己对他人如此这般,那么他理应获得对方同等的对待和回报,这就是他人生悲剧之根源。
宅心宽厚、仁慈心软——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值得称颂的品德,可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却很有可能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李世民可以为了自己的命运与前途杀兄弑弟进而胁迫自己的父亲退位,他也可以为了国家的前途而废掉太子李承乾、贬黜魏王李泰,而对于敢公然起兵叛乱的儿子李佑他更是痛下杀手将其赐死。这些事赵匡胤都做不到,因为他的仁慈,因为他的心软,他最后死于非命,甚至连带着让他仅存的两个儿子也英年早逝。他的好弟弟让他和他的儿子们都死得不明不白,让他们的子孙也永远被压制,如果不是因为赵构后来绝了后,那么这种压制将是永恒的。
有时候我会去想一个问题,如果让赵匡胤能够再多活十年或者只是再多活五年,那么他所取得的成就能否可以与李世民比肩呢?另外,如果宋朝的皇位是在他的子孙中传承,如果他最后真的把帝都迁往了洛阳或长安,那么我们这个民族的永恒之痛——靖康之耻和崖山之败是否就不会发生呢?
关于赵匡胤究竟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的说法实在是多得不能再多,但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他是突然死亡的。在他驾崩的当晚他还在和赵光义喝酒饮宴,而赵光义直到凌晨时分才退去,等到半夜时分当门外的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