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君子为相(4/5)
和福利待遇依然还在,你只是没有了实权。再简而言之,你仍然是官,但你不用上班,没有事可做。这也就是所谓的光拿钱不干事,由此往后就发展出了独具宋朝特色的官职制度。
其实,在唐代中后期这种官职制度就已有之,也就是说,你是什么官并不代表你就要做与此相关的事,你甚至不用做事就可以每月按时领俸禄,你只需要戴一顶帽子就行。当然,这只是针对一部分人而言,绝大多数的官员还是要做事的,而这个事就叫做“职”或者又叫做“差遣”。
官和职(差遣),这是两个概念。这个官又叫做寄禄官,意如其名,这个寄禄官决定着你该领哪一级的俸禄。这个职(差遣)也叫职事官,就是你具体要负责做的事以及你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这个差遣,这个东西如神鬼一般地存在,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它的变幻莫测和神出鬼没。什么叫做差遣呢?差遣就是你在担任某个官或职的同时又分派给你的新任务。 一旦你被朝廷差遣了,那么你就得放下手里的所有活去干这份差遣。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是以兵部侍郎(官)的身份出任参知政事(职),那么你现在的俸禄就是按兵部侍郎的级别来发,但你干的活却与兵部毫无关系,你实际上是在中书省上班的副宰相。此外,如果参知政事的俸禄比兵部侍郎要高,那么你就领的是参知政事的那份俸禄,官和职之间你只能领一份俸禄,也就是最高的那一份。
可是,皇上某天突然下令让你去某个发生了突发或紧急状况的地方(衙门)处理急务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或者某个地方需要有一个大臣去担任地方长官以便替朝廷镇抚一方,那么你的差遣就来了。你原来的头衔是兵部侍郎兼参知政事,现在就会给你加一顶帽子,比如:判(以大官兼任小职)三司、权(临时代理)大理寺、知大名府、权知永兴军。
这个差遣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记住一点,它有时候其实已经不再是差遣,而就是你的职事官。在这种情况下,职与差遣就毫无界限,完全等同于一个概念。
当然,有时候一个人有可能是有官无职也无差遣,那就是纯粹的养老型,比如吕蒙正退休以后就是这种状况,他虽然是太子太师、许国公,但却只领工资不干活儿。另一种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