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命中贵人(1/5)
作为北宋有名的一代神童和才子,晏殊当年被宋真宗赵恒赐同进士出身的时候才不过十四岁,而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他出任枢密副使的时候也仅有三十四岁。虽然两宋的宰辅大臣里比他更年轻就当上两府高官的人大有人在,但他这也绝对算得上是“早年得志”。对比一下,吕蒙正中进士那年已经是三十三岁,升任参知政事那年已经是三十九岁,而范仲淹在这方面就显得更暗淡了一些,晏殊出任枢密副使的这一年范仲淹已经是三十六岁了,但他此时的官职却是毫不起眼的兴化县令。没错,范仲淹比晏殊还年长了两岁,但范仲淹于礼还得算是晏殊的门生。
晏殊小小年纪就在京城里做了一个京官,而他在一堆大哥乃至是叔叔们的面前也一直都是表现得老老实实恭顺有加,甚至还因此而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明哲保身之术,连他后来的学生欧阳修都说自己的这个老师为人有些“滑头”。试想一下,一个能够在寇准、丁谓、李迪、王钦若、冯拯等人的那场旷日持久的超级混战中独善其身的人能是一个简单的角色吗?而且,他可不是一直都置身事外,有好几次他都被强行拉进了那场风高浪急的政治争斗之中,但最后他却能全身而退。
赵恒死后,曹利用和丁谓最初本是谋图从此瓜分宋朝的军政大权,他们准备让刘娥和赵祯做个木偶和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此事遭到了王曾的竭力反对,而就在三人争执不下之时,正是晏殊提出让刘娥带着赵祯垂帘听政这一折中的策略才让事态得以平息。也就是说,晏殊不但在那场神仙们的打斗中存活了下来,而且最后还在刘娥那里狂捞了一把政治积分。
如果这种人都不能当上两府的高官,那宋朝实在是在暴殄天物。好在苍天“慧眼识珠”,晏殊这样的大才最终还是一路扶摇直上成为了宋朝的枢密副使,距离一品大员只差了一步之遥。可是,人一旦爬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会迷失心性,就像车开得太快就容易飘,而晏殊就是如此。
就在晏殊出任枢密副使两个月后,为了制衡曹利用,同时也是为了报恩,刘娥将张耆调回京城出任枢密使。这事我们在前面已经具体说过,而正是这件事让晏殊中了魔怔。此前一直都人见人爱的大才子突然变身为一头倔牛,而且他这次所顶的人正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太后刘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