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群雄并起(2/5)
这杯酒暖和一下身子。我们大辽和你们宋朝是兄弟之国,还是不要为了这么一点小事伤了我们两国之间的和气。”
孔道辅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他借着酒劲儿说了一句让在场的辽国人和与他一道而来的宋朝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的话:“哼哼,就算我们两国之间失了和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孔道辅这回倒是过了一回嘴瘾,但回京之后他可就被人立马给参了一本。史书没说这人是谁,但一看便知道这人是个对辽国奴颜婢膝的软骨头,他参劾孔道辅的理由是其言行意在蓄意挑起两国争端,这恐怕会让辽国借机找茬滋事,所以这个孔道辅应该被严厉处罚以让便让友邦心里舒坦一些。如此可见,这软骨病在宋朝的士大夫阶层里已是早已有之。
赵祯找来孔道辅询问此事并问他为何要说那些话,孔道辅回道:“辽国这些年四处用兵平定周边异族的叛乱,而现在他们正被东边的女真人搞得是焦头烂额,我们怕他们干什么?况且,我朝的使者每次去辽国都被他们有意怠慢,如果这种风气和习惯不狠狠地纠正一下,臣担心辽国人以后会对我们的人越来越放肆,他们会以为我们宋朝人都是好欺负的受气包!”
赵祯听了这番话觉得甚是提气,他不但没有处罚孔道辅,反而还给他升了官,孔道辅由左正言兼直史馆升任为左司谏兼龙图阁待制。
这里就要解开一个谜底了,孔道辅为什么会对辽国人拿孔夫子开涮那么愤怒?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孔门弟子吗?当然不是,这里面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辽国人辱没了他祖先——在孔道辅的列传里第一句话就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他的身份: 孔道辅,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子四十五代孙。然而,孔道辅能当官并不是靠了他的血统,况且他也不是孔子的长房系子孙,他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在二十出头的年纪考上了进士。
顺便说一句,孔道辅此生做了一件让儒家的另一位圣人孟子的后人感恩戴德的事:是他找到了孟子的墓地并为孟子立庙,然后又逐渐把孟子的地位提升到了与孔子并列的高度。后来的宋神宗赵顼在追封孟子为“邹国公”的诏书中更是对孟子大加推崇:自孔子殁,先王之道不明,发挥微言,以诏三圣,功归孟氏,万世所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