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英才辈出(2/5)
下,欧阳修的母亲带着稚气正浓的欧阳修前去投奔当时在湖北随州做官的叔父欧阳晔。欧阳晔也是进士出身,但也只是个小官,况且他自己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活,可他还是毫不迟疑地收留下了欧阳修母子。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是,这一家子人的生活可以说是过得相当清苦。苦到何种程度?为了教孩子读书写字,同时也是为了节省笔墨纸砚,欧阳修的母亲竟是时常带着儿子到河边的沙滩上“折荻为笔”教孩子在柔软的沙地上写字。
除了自己的母亲,叔父欧阳晔对欧阳修也是视同己出并常常教导他的学习。如此家教氛围让欧阳修自幼便喜爱读书,再加上他异于常人的天资,这让欧阳修在童年时期就已然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小神童(当然,他在这方面比起当年的晏殊还是差了一大截)。
后世的学者在提到欧阳修的早年时几乎都必会提及一件事,那就是他在十岁那年从李姓玩伴家里的一个老旧藏书阁里发现了出自“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小小年纪的欧阳修在读了韩愈的文章后是大为痴狂和倾倒,这为后来他在北宋文坛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埋下了种子。欧阳修也因此在往后成为了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所谓的唐宋八大家也是在他的身上接上了点。
科场及第之后,二十三岁的欧阳修再迎喜事,当初推荐他进入开封府国子监深造的恩师胥偃当即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于是乎,在金榜题名之后,欧阳修再迎洞房花烛之美事。随后,欧阳修被朝廷正式授官为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并充任西京洛阳府留守推官。
还是在这年的七月,另一位北宋名臣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此人便是富弼。
富弼(公元1004年—公元1083年),字彦国,北宋西京洛阳府人。说到他就得说一下范仲淹,一点也不夸张地说,范仲淹是富弼此生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当初是范仲淹首先发现了富弼的才华并称赞其有“王佐之才”,后来又是范仲淹将富弼的文章拿去给自己的好友晏殊以及宰相王曾过目,由此也才让同样爱才的晏殊有意将自己的宝贝闺女许配给富弼并最终得到了这个乘龙快婿。
或许大家会以为富弼这次也参加了科考并取得了一个不错的名次,其实不然,富弼这一次根本就没有参考,原因就在于他的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