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返回之时(5/6)
粟米放到陶罐中,接着去收集下一个水碓中的粟米。
张洪和巫参观了熊果舂米的全过程,默默地算了一下时间。根据现在的水流量,水碓的一次上下需要花费6秒的时间,一分钟就是10次,而大概舂120次左右,舂出的米最好,太多则浪费时间,也会将粟米捣烂太多,而次数太少,则部分粟米没有脱壳,需要重新舂。也就是说,一小时能够完整地舂上5次,每次能舂半斤,一个小时能舂两斤半粟,得到1斤6两的粟米和7两的杂质。
前期这里有20个水碓,一个小时能产出粟米32斤,上午4个小时来计,大概能舂出128斤的粟米,足够族人食用,而且水碓只要水量充足,可以全天候工作,就算一天10个小时,能舂出300斤的粟米,够部落两天的食用量了。
熊果一个人可以轻松地照顾4-5个水碓,也就是需要5-6人,就能很好地完成舂米的工作。而且为了让族人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也能在这里舂米,还特意在这里建了一个房间,将水流引入房间,通过木槽,可以在下面布置更多的水碓。
在吃过粟米饭后,大家对粟米的喜爱达到了顶峰。
不同于肉类和蔬菜,这种不腻、饱腹感很强的食物,很快就得到了众人的喜爱。
但是想要吃到喷香的粟米饭,有的时候需要等很久。
而有了水碓,效率就提升了很多。
这里很快就成为部落又一个重要的工坊,从早到晚,都是水碓上下起伏的“咚咚”声和水流的哗哗声,被张洪陈为磨坊的地方,设置了40台水碓,每日可处理粟1000余斤,得到粟米660多斤,这些处理好的粟米,会被放到陶罐里储存起来,供食用时直接取用。
剩下来的麸皮、谷壳等,会被撒到鸡圈或者猪窝里,让这些牲口来挑挑拣拣,美餐一顿。
时间一点点地流逝,很快,就到了要分别的时刻。
在出发的前一晚上,张洪代表熊部落向这些远道而来的部落表示了感谢,而很多部落的人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也对熊部落产生了别样的情绪,如今要离开这里返回自己的部落,还有些舍不得。
要不是有着队长的看着,说不定有些部落的族人,会要求一直待在熊部落,或者加入熊部落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