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雁(5/5)
的手艺可以啊,回头你跟他学学,每次煮出来的饭都碎乎乎的”
“滚,你不吃有的是人吃”
“哎哎,那个大雁腿给我留着……”
“你吃这么快干什么,哎?别夹我碗里的啊……”
这顿晚餐很快在大家风卷残云般的吃相下结束了,但关于大雁在部落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后世的淠河上游佛子岭水库附近,张洪父亲年轻的时候,几乎每年冬天都会跟着一个老板到山里去杀鹅,除了给一些工钱之外,还会将这些外地老板不要的鹅头、鹅掌给带回来。因为小时候家贫,张洪最期盼的,就是父亲能够从山里回来,给他带上一些鹅头鹅掌,跟泡发的黄豆放在锅里煮,煮的又咸又香,一下能吃好几碗饭。
这些鹅头都是成麻袋给带回来的,一般父亲会留下一半,剩下的给周围的邻居送过去。小的时候,张洪很不解,为什么这么好吃的鹅头,那些老板不要呢?
后来父亲跟着舅舅做鹅毛生意,处理鹅毛的时候,张洪才从舅舅那里听说,这些鹅毛都是要出口到俄罗斯的,一只7、8斤重的大鹅,身上最多产不到一两的鹅绒,而这点鹅绒,就比一整只鹅的鹅肉值钱。
部落里抓到的大雁,绒毛也有一些,上百只的大雁,只取到了不到5斤的鹅绒,不过其他羽毛倒是挺多的。
这些羽毛也不是说没有用处,大一点的翎毛可以用来绑在箭支后面,小一点、软一点的切碎后,塞到衣服夹层里,也能代替一些绒毛,当做保暖的材料。后世的一些便宜的羽绒服,就是用这些羽毛作为里面的填充物。
除了羽毛之外,鹅身上也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抵抗力强,不容易生病。这一点在大规模养殖的时候很是重要;其次是肉质紧实,吃起来十分爽口,腌制过后也有一番风味;还有就是生长周期虽然长了一些,但个体体重要比鸡鸭都大。
吃了一顿炖鹅肉之后,部落里的人,看天上飞过的鸟,都在想着如何把它们给弄下来,尝尝好不好吃。
还真有不少人实践,用弓箭去射大雁,只不过毫无收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