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砖瓦房与水井(3/6)
井就没有怎么太放在心上。
但随着围墙里生活的族人和牲口越来越多,门前的小溪取水就不方便了,不仅仅是距离远用水量大,更关键的是上游下游都有不少田地,施肥后的田里,只要下雨,就会流一些脏水到小溪里,很不卫生。
而且冬天的时候,小溪的边缘结冰,中间虽然有流水在冰面下流过,但取水很不安全,不止一次有族人踩破冰块掉到小溪中,好在每次取水大家都知道危险,这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现在有了砖,挖井就方便多了。
围墙里面适合挖井的地方不多,大部分空地周围都是各种建筑,挖井的话会有影响。
第一口井就挖在了厨房旁边,因为每天做饭烧水的需要,这里的用水量很大,厨房外放着十几口大缸,每天都需要有族人一大早去挑水装满,否则会耽误做饭。
挖水井在这个时代,应该算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首先要确定挖井的位置,确定好之后,张洪在离厨房门口5米的地方,画了一个圆,半径1米;随后,就安排族人沿着这个圆的内部往下挖。
在挖到一人深的时候,张洪还让木匠们在井上做了一个架子,这个架子上放着一个圆木,两端各插入一根铁棒,架在木架上;其中一端圆木还有个把手,通过摇这个把手,把拴在圆木上的绳子给收紧,拉动底下的桶往上升,站在上面的族人,就能把桶里面的土给倒掉,再把木桶放下去。
每往下挖上一段距离,张洪就让人用木头把两边的井壁给撑住,防止周围突然垮塌,造成危险。
挖到6米深的时候,就能看到运上来的泥土是很湿润的状态了,等到8米左右,就开始有积水了。
张洪知道这口井就能用了,于是安排人把井底再往下挖一小截,然后在最底部向周围的墙壁上再拓宽一些,增加水井的蓄水量。
挖好的水井,还需要用砖块把井壁周围给围起来,防止在打水的过程中掉入泥土,也能防止井壁的坍塌,更好地增加水井的使用寿命。
打好的水井,在地面上用砖砌了个半人高的围墙,围绕井口一圈,然后将原本取土的木架给换成更结实的木质结构,做成了一个轳辘,在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