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车厢(1/4)
首先是建议熊木他们对车辆的改造,或者说用车辆来形容已经不合适了,他要的是专门用于运输货物的车厢,结构很简单,前后各一组轮子,由于有轨道的铺设,不需要经历较大的坡度和跨越复杂的地形,相对的,轮子也不用制作太大,那制造的难度就降低了,整体的性能也能有较大的提升。
前后一组轮子的设计,就不用在行驶中还要考虑车辆的平衡,节省下来的畜力,能够更好地用于拉动车辆行驶。
其次是车厢的载重,要比车辆多很多,这样一次性就可以运输更多的物资,大大节省部落族人的时间和人力消耗。
当然具体能够节省多少,还是要看木质轨道铺设的情况,以及对车厢的改进效果。
还有就是熊洪准备使用多匹牲口来拉动车厢的方式,提升动力。
现在的车辆,无论拉人还是载物,基本上是一个牲口拉一辆,最多是两个牲口拉一辆。以部落最常见的牛车为例,连接、拉动车轴的车辕,最多容纳两头牛一左一右地拉着,就像部落耕地使用的“二牛抬杠”一样。
并不是熊洪不想提升拉车牲口的数量,只不过要是想要四头牛或者更多牛来拉动车辆,就需要对车辆的结构进行改造,比如加长车辕或者用更多的缰绳,这样操纵起来的难度就成倍地增加,而且如何使这四头牲口之间相互配合,也是一个难题。
但拉动车厢就不同了,车厢上并没有设置车辕的部分,而是用绳索直接套在轭上,这样就不用拉车的牲口默契配合,也就能容纳更多的牲口来拉。
况且两条轨道之间的通道相当于一条平坦的田间道路,牛、马行走在上面,也是非常舒适的,不用担心被绊倒。而且沿着轨道间的空地行走,无形中也限制了这些牲口调转方向,这样就能更好地操纵,让牲口拉动后方连接的车厢数量,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也可以是两个甚至更多。
还有就是对车厢的操控,如同马车一样,这些车厢也需要族人在上面进行操纵,防止轨道破损或者其他情况引起脱轨,在发现不对的时候,可以及时进行刹车,防止危险的发生。
但车厢的刹车和马车的刹车还不一样,马车是单独的厢体,操控性当然更简单一些,而运输的车厢可能不止一节,动力来源更是来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