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国企、私企理念的诞生!(2/3)
物是为了牟利,买进货物也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将其流通;国家提供场所,他们就可以借此贩卖货物以此赢利。”
“管子已经认识到,商人可以创造财富,带来繁荣。”
“可这个财富来自哪里呢?”
话落,
夏原吉听的有些出神,管子的书籍,他当年不是没有读过。
可他感觉无用。
甚至有些理论他认为会阻碍国家的发展。
但经过陈羽的一番讲述,他突然感觉之前看不上的有些东西,正在脑海中重新构建。
旋即,
夏原吉双眼一亮,直接说道:“商税!”
陈羽点了点头:“不错,就是商税!一件货物,因地域不同,利润就可以翻十几倍。大明组建的下西洋,不就是奔着这些利润去的吗?
“可郑和的商船,几年才可以开拔一次,明显就是放着大把的钱不赚。”
“老朱,还记得我最开始给你讲过的海上保护费与商税的结合?”
朱棣点了点头,可陈羽当时所讲述的乃是既得利益团体的合作下海。
听从陈羽的讲解,设立了‘永乐公司’。
但眼下面对的群体,乃是那些拥有土地的百姓。
身份相差巨大,相应的,所带来的影响也必将相差巨大。
陈羽继续说道:
“老朱你在想想,之前咱们合伙的精盐生意,如何解决的流民问题?”
朱棣脱口而出,“以工代赈!”
陈羽笑着说道:“不错,可若是将以工代赈拆开就可以发现,精盐不就是一件贸易,但这个过程中对我们产生了利润。同样对于流民来说,运输、制造、生产、包装等等衍生出来的工作岗位,养活了这些人。”
“若是更多的精盐贸易诞生,是不是可以给大量百姓带来想不到的工作岗位,当然因为当时安置流民是特殊问题特殊对待,接下来这些岗位一定不是只管饭就行,而是付钱,也就是能让百姓饿不着的同时,钱袋子鼓起来!”
“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朱棣细细咀嚼着这几句话,感觉每个字他都能认识,而且连在一起的意思他也能懂。
但为何给他一种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