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共同富裕(5/5)
有所教、劳有所得”。加大学前教育阶段资源投入与支持力度,扩大学前教育规模,解决入学难的问题;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发展,健全完善学生资助制度,保障大多数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并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着力发展农村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着重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等,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劳动者提供获得劳动报酬、参与共同富裕建设的机会与能力。
加强精神文化资源供给:教育文化事业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发动机与助推器。应不断加强精神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精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精神文化资源配置,健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创新精神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与运行机制,完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机制,以教育文化事业为抓手培育有人民情怀的文化事业工作者,生产贴近人民的精神文化产品,开展适切的文化惠民活动,为人民提供高质量教育文化服务,助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促进就业与创业方面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加快形成产业升级与人力资本提升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政府可通过提供就业培训、职业指导、创业扶持等服务,帮助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和创业水平,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供给。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政策体系,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加强对创业者的金融支持、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鼓励更多人投身创业实践,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通过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充分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抓住发展机遇,尽快增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中走向共同富裕。同时,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深化各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