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除夕(1/5)
除夕:爆竹声中一岁除
一、除夕的由来与历史背景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这一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逐除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在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二、除夕的传统习俗
1 年夜饭
年夜饭是除夕这一天最重要的习俗之一。这一天,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圆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这是何等的幸福。年夜饭菜肴丰盛,一般少不了火锅和鱼,“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此外,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2 贴年红
贴年红是除夕的传统习俗之一,包括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等。春联,又称门对、春贴、对联等,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贴窗花则是以剪纸艺术装饰窗户,烘托节日气氛。贴福字则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倒(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门上的福字应该正贴,寓意迎福纳福。
3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燃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4 祭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