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我蓝玉是大明忠臣!(4/6)
君臣二人对视良久,默默不语。
朱权深呼了一口气,缓声道:“方爱卿,开弓没有回头箭,朕是不会退缩的!”
情况不出朱权所料,朱守谦的死引起了极大轰动。虽然锦衣卫已经抓捕了不少人,但越是禁止人们的言行,谣言就越是传的沸沸扬扬。
茶馆酒肆、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纷纷。
有人说皇帝为了推行新政,不择手段,逼迫皇亲国戚朱守谦,有人则添油加醋地描述朱守谦在临死前的悲惨遭遇,将皇帝描绘成一个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暴君。
“听说了吗?那朱守谦本是个好王爷,却被当今皇帝逼得没了活路,最后只能自焚而死。”一位长衫老者坐在茶馆里,摇头叹息着说道。
“可不是嘛,这皇帝也太狠了,连自己的宗亲都不放过。”旁边中年男子随声附和。
一些文人还想吃黑流量,故意撰写文章,将朱守谦描绘成无辜受害者,而将朱权塑造成一个独裁者,在民间广为传播。
与此同时,消息迅速传开,各地勋贵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朱守谦的今天,未尝不是他们的明天。
在这种恐惧和愤怒的驱使下,勋贵们开始相互勾结,秘密商议对策。他们结成同盟,互通消息,试图抱团取暖,对抗朝廷的进一步打压。
“这皇帝也太狠了,朱守谦怎么说也是靖江王啊,说逼得人家自焚就自焚,下一个会不会轮到咱们?”
“是啊,如今大明安宁,已无战事,这朝廷是不把咱们勋贵当回事了。可是……当年我们都是功臣啊!”
一时间,勋贵之间的书信往来频繁,还有些人按捺不住焦虑,直接上书朝廷,要求为朱守谦翻案。
朱守谦无罪,有罪的乃是朝廷!
朝廷的混乱,还不是最要命的,来自边疆的紧急文书更令人头大,有守边将领纷纷写信,表明边关粮饷不足,军心浮动。
夜晚,边关营帐。
傅友德、冯胜等几位将领走进营帐,拜见了上座的蓝玉。然后相互对视一眼,神色凝重,透着一丝紧张与不安。
蓝玉坐在案前,见众人进来,他微微皱眉,目光扫过他们,沉声道:“深夜至此,所为何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