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年1月22日星期三(3/5)
域。在他看来,农业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承载着人类对土地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如今,站在自己的农场里,高宇翔望着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蔬菜地和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心中满是感慨。曾经那个在都市里迷茫彷徨的年轻人,如今已经在这片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他知道,未来的道路或许依然充满挑战,但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力量。在这片广阔的美国乡村,他正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让中国农民的勤劳与智慧在大洋彼岸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这天,高宇翔收到一封来自家乡的信。原来是以前在科技公司的老友要来美国考察农业项目,希望到他的农场看看。老友到来后,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高宇翔带着老友在农场四处参观,自豪地讲解着自己融合高宇翔的农场步入正轨后,名声愈发响亮,吸引了不少当地媒体的关注。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农业杂志记者慕名前来,想要深度报道他这个独特的“中国农民在美国”的故事。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断惊叹于高宇翔融合中美农业特色的创新之举,从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种植法,到利用科技打造的智能农场管理系统,每一处细节都让这位记者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可能。
报道一经刊出,高宇翔的农场不仅在当地引起轰动,还吸引了许多农业企业的目光。一家大型农业科技公司主动联系他,希望能与他合作,将他农场里一些实用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广到更广泛的区域。这对高宇翔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深知,与大公司合作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但同时也伴随着复杂的商业谈判和未知的风险。
在合作谈判的过程中,高宇翔再次感受到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美国企业注重效率和利益最大化,在合同条款的商讨上,每一个细节都锱铢必较。而高宇翔则更看重合作的长期稳定性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理念。双方就合作期限、利润分配、技术知识产权等问题进行了多轮激烈的讨论。高宇翔在坚守自己底线的同时,也努力去理解对方的商业逻辑,他不断地查阅资料、咨询律师,力求在这场谈判中达成一个双赢的结果。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谈判,双方终于签署了合作协议。高宇翔的农场成为了这家农业科技公司的示范基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