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年11月 中央政法干校(4/5)
“不对!”于鼎摇摇头,“那是西方历史学家的反共偏见和恶意揣测。”
于鼎语气坚定说到:“斯大林和苏联早有预判,苏德之间必有一战,与希特勒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只是缓兵之计。苏联的备战规模是十分惊人的,1939年苏联的军事拨款占到国家预算的四分之一,到了1941年就占了近一半。你能说苏联没有准备吗?”
田之雄张口结舌,没想到这于老头对这样的数字都如数家珍信手拈来。
“苏军在开战之初之所以节节失败,其主要原因是战略误判和对新的战争形态的不了解。”于鼎又问:“你知道格鲁乌吗?”
“是苏军的情报机构吧。”
“对,格鲁乌是俄文字母缩写的简称,全称是苏军总参谋部军事情报局,它的情报渗透能力比克格勃还厉害,二战中许多着名的间谍网都是它建立和掌握的。”
于鼎点起支小雪茄,深吸了一口又问:“你知道在战争爆发的前一个月,格鲁乌的局长每天必听两次的情报汇报是什么吗?”
田之雄听得入神,猜道:“是敌人军队的集结调动情况?”
“不,他每天必听两次欧洲各地公绵羊的价格情况。”
“公绵羊?羊肉价格与战争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我说的战略误判。格鲁乌的情报专家认为,德国是个可怕的对手,但德军要进攻苏联广袤的国土,绝不是几个月能够完成的,必须吸取拿破仑失败的教训,必须应对苏联冬季的严寒。为此,德军要大量采购羊皮袄,这就意味着有数百万头公绵羊被宰杀,大量超过正常需要的羊肉会涌入欧洲市场,引起羊肉价格大跳水。因此格鲁乌密切关注欧洲各绵羊产区的动向,收集各地的绵羊数量、集散地、屠宰中心以及市场价格等变动情况。同时还派出情报员费尽辛苦搜集德军采购适合寒冷地区的燃油和擦枪布的情况。可是直到战争打响,欧洲的绵羊肉价格都没有异常波动,德军使用的燃油和擦枪油的配方也没有变化。格鲁乌虽然从各个渠道了解到了德军大规模集结,甚至掌握了德军行动的代号,仍然向苏联政治局担保德军尚未做好开战准备。结果你都知道了,人家希特勒盲目相信德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和闪击战的威力,无视苏联国土的广袤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