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洪武四年十二月(2/6)
眼前。
朱元璋(目光炯炯,继续说道):“朕忧虑的是,久困之民尚未尽得苏息,抚绥之方亦未尽得宜。朕日理万机,所思所想皆为天下百姓。卿等能与朕同忧乎?”
旁白:朝堂上一片寂静,众人都在思考着朱元璋的话。李善长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暗自思忖。他跟随朱元璋多年,深知这位皇帝的脾性,此刻,他明白皇帝是在向群臣施压,希望大家能更加用心地治理国家。
李善长(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圣明,臣等深受陛下恩泽,自当与陛下同忧。只是如今国家初定,百废待兴,诸多事务繁杂,还需徐徐图之。”
旁白:李善长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谨慎,他既表达了对朱元璋的忠诚,又暗示了事情的复杂性。他知道,在这个时候,不能轻易许下承诺,否则一旦事情办不好,就会惹来麻烦。
刘伯温(轻抚胡须,眼神坚定,出列说道):“陛下之忧,亦是臣等之忧。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真实需求。只有知晓百姓的疾苦,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抚绥之策。”
旁白:刘伯温的话简洁明了,却切中要害。他一直关注着民生问题,深知百姓的生活状况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只有真正为百姓着想,才能赢得民心,巩固大明的江山。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许):“伯温所言极是。朕欲派遣官员,深入各州县,体察民情,爱卿以为如何?”
刘伯温(再次拱手,恭敬地说):“陛下此举甚善。但臣以为,选派官员务必慎重。这些官员须清正廉洁,真正关心百姓疾苦,否则不仅无法了解实情,反而会给百姓增添负担。”
旁白:刘伯温的提醒让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官员的选拔至关重要,如果派去的官员贪污腐败,那么一切都将适得其反。
第二幕:各方表态
场景:朝堂上,众人继续围绕着朱元璋的忧虑展开讨论。阳光渐渐升高,照在殿内的群臣身上,映出他们不同的神情。
宋濂(身着儒服,仪态端庄,缓缓走出队列):“陛下,臣以为除了派遣官员体察民情,还应加强对官员的教育。让他们明白,为官者应以百姓为重,切不可贪图享乐,鱼肉百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