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药物归经的意义(1/3)
叶青云停了下来,问台下的人,”今天 ,我讲了中医性质,药物及方剂的运用,到于辩证则要靠你们熟读医书,反复推敲才行,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这时,一人站起来,大声道:”叶学长,我想问一下归经的理论在临床上的意义。”
“归经是研究、指明哪些药物主要对哪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明显治疗作用的学说。这一学说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的。”
“中医中药是同一理论体系,医药是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中医治病必须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关于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医家们常用理、法、方、药四个方面来概括。”
“这四者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理”,又贯穿在法、方、药三者之中。从这里可以看出,方与药占了辨证论治的相当比重。”
“所以,中医必须对中药的药性理论有深刻的认识,熟练地掌握它的各种规律性,才能很好地完成在理、法指导下,准确地进行处方、遣药的要求。”
“如果离开了中医理论,便不能准确地辨证、立法,更谈不上论治。如果离开了中医的药性理论,便不能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进行处方、遣药,”
“所以古人在强调用药的重要性时说,“用药如用兵”。可见中药的药性理论,是十分重要的,从而也可以看出归经理论的重要性。“
”用归经的理论来研究中药,是达到深刻认识中药,熟练掌握和运用中药的一种方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下面我就说说药物归经理论的产生与意义,古代临床医家们,为了总结药物治疗作用的规律性,渐渐在药物的研究中,形成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还感到这些理论尚不能满意地解释药物的作用和药物对疾病产生治疗效果时与各脏腑经络间的不同关系,等等。“
”例如同是热性药,进入机体后,有的可治脾寒,有的可治肾寒;同是辛味药,进入机体后,有的可疏肝气之郁,有的可解太阳之表,有的可散脾胃之结。“
”散表寒之药,不治里寒;补肺虚之药,不治肝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