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紧迫感(1/5)
第一种方案不过是给了点补偿就请他离开;而第二种虽然看似接收关系,实际却被转手推给了街办——赵小强心知肚明,在这个年代一个普通岗位都竞争激烈无比,何况自己行动不便之人?
于是他略作沉思片刻后抬头说道:“张厂长、各位领导,我深知自己的情况给诸位带来了困扰。
然而这两个选择难道不等于让我自行谋生吗?回老家,连正常人都很难找到工作机会更别说我了。
我想京城的街道安排也不会太简单吧?”
这话令在场不少领导都垂下头默不做声,只有一个四十来岁的人始终保持镇定直视。
根据座次判断,这应该是吴副厂长。
“赵小强同志,这么说是误解我们好意啦。
工厂需要承担具体的生产任务,您现在的身体确实难胜任这类劳动强度较高的职位,这样安排也是出于对您未来考虑。”吴副厂长笑着补充,随后还试图获取其他干部赞同的目光。
接着赵小强转向他们道,“其实我也想到一些折衷办法,不知道大家愿不愿听一听呢?”
面对此言,对方显然有所期待,“那你大胆说说看!只要合理合法,我们当然愿意全力支持。”
此时原本身为一名残疾人的赵小强提出想借助自身特长开设一间以厂名义支撑的小型修理店。
“比如我可以利用高中所学知识和技术修理电器或者日用品。
如果我们厂能够帮助扶持成立这样的店铺,则让我有机会独立谋生……”话音落下,现场一片哗然。
毕竟对于一座轧钢厂来说,直接涉足这种通常应归属社区职责范畴的新事业并非小事。
尽管开设一间修理铺理论上并非难事,但从权责角度来看确属越界之举——这触碰到兄弟单位权益领域,并非轻易能做决定的事情。
最终会议室陷入短暂寂静,直至党委书记开口询问张厂长意见为止。
几经讨论,当最后提及废品回收站概念时,张厂长巧妙提议让具备一定修理技能背景的赵小强参与到其中工作流程中,既贯彻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同时也兼顾妥善安排特殊员工就业问题,得到初步认可。
虽岗位仅涉及废弃物分类及再利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