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鸡舍(2/6)
栽种。
荒地那边之前已经都垒的差不多了,小孩们被大人赶去地里捡捡石块,拔拔新长出来的野草,还能顺便在地里玩闹,然后滚了一身的土回来。
童顺家里特殊,既没有地,又不够年岁。往年都是往家门口的空地找机会种点粮食,他和奶奶人口少吃的少,倒也勉强活下来了。
孟晚雇佣了这个小孩,每天给他十八文,每天就让他跟着那些女娘哥儿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就好。
砍甘蔗其实也很费体力,那些女娘哥儿们可怜童顺,便叫他做些轻巧的,如做青石水,浸泡甘蔗等。
孟晚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童顺奶奶身体不好,耳朵又背,在院里溜达了一圈就回屋躺着了。
青杏打水洗衣服,秦艽推了车甘蔗站在院里一刀刀的砍种。
他站的笔直,过了会儿可能嫌累,便也搬了个凳子坐着砍。
“你是不是还要做糖坊?”他突然问了孟晚一句。
“那是当然,不然这么多的甘蔗我难道要往扬州的糖坊运输?”那成本就更高了,孟晚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糖坊。
禹国的糖坊全都在江南一带,那里百业熙攘,万商云赴,除了糖坊,最出名的就是盐和纺织,接下来陶瓷、造船、丝绸茶叶等百花齐放,保管商贩入了江南便流连忘返。
只是当地都是厉害的商贾,普通的小商贩也只能喝点汤,祝三爷想去闯一闯江南恐怕轻易打不开局面,但岭南就不同了,孟晚琢磨着他这边已经铺好了路子,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家人,是时候跟祝三叔通通信了。
见他面露思索,秦艽突然感慨了一句,“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
孟晚无奈的笑了下,“我其实只是个普通人,只是想法和你们······和许多人比起来更大胆了些。”
他是占了便宜,借用了先人的智慧,但这些古人未必就都是傻子,虽然大部分人思维固化的厉害,可其中不乏有聪慧绝伦的人,不然许多东西又不是凭空出现的,比如土豆就是先例。
“大胆?”恐怕不光如此吧,总之秦艽是没见过哪位小哥儿敢上来就威胁乡绅租地给他,然后又果断的花费巨资来栽种甘蔗,为建造糖坊做准备。
他来岭南后,已经做好了宋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