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人之美的杨玄感之乱(6/7)
同的数字。有资料提到杨玄感家族被诛杀的人数达到多人,而更为具体的记载指出,杨玄感曾经分发朝廷粮食给农民,这些人也被屠杀,仅洛阳附近就杀百姓6000多人
至于李密,正史对于其在杨玄感兵败后的具体经历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根据一些史料和传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杨玄感兵败后,李密被隋军生擒,准备押往高阳由杨广亲自监斩。在押送途中,他通过贿赂监军成功逃脱。逃脱后,李密在乡间隐姓埋名,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通过他人介绍,加入了瓦岗军,并凭借其才智和谋略,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具体情况,咱们后面再讲。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杨玄感密谋叛乱之时,李渊在同年被派往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市)担任留守,在得知杨玄感造反的消息后,他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正在江都乘坐奢华的龙舟,沿途炫耀其权力和财富的隋炀帝报告,并建议炀帝迅速派兵镇压。这一举动显示了李渊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和判断,没有跟风起兵叛乱,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至于李渊是怎么得知杨玄感叛乱的,史料中并无记载,但结合史料分析,李渊与杨玄感同属于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内部人员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们只能推断李渊是在关陇集团内部人员进行情报交流时,间接得知了杨玄感的叛乱。同时,这也反映出杨玄感的叛乱确实是筹备不足、思虑不周,涉及到灭九族的天大事情,他连最基本的情报保密工作都做不到,又岂能得胜?
经查阅正史,在杨玄感叛乱期间,隋炀帝杨广并未直接任命李渊去平定叛乱,李渊在杨玄感叛乱前后进行的一系列动作,更多地是基于他自身的野心和对当时隋朝末年动荡局势的分析。
但“告密”这件事,的确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他和隋炀帝杨广之间渐行渐远的关系,对李渊自身的发展,谋划到了大好机遇。作为杨玄感叛乱的告密者,李渊当时又是基于何种考虑呢?他心中必定是经过千百遍的兼权尚计、研精覃思之后才做出了告密的决定。
笔者认为,从职业道德来讲,李渊作为皇亲重臣,在他人造反之际,他的立场就是世人评价其忠奸的最根本的标准。作为隋朝的一名官员,他首先需要效忠于朝廷。杨玄感是一名叛乱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