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梁国最高权利中心(3/11)
髓,因为他深知,这些着作将会是他融入梁国文化上层圈子的关键钥匙,更是判断这个世界诗词歌赋水平的重要依据。
在一个角落的书架上,张平终于找到了一摞与那位文坛大家师门相关的诗集。他迫不及待地坐下,逐本翻阅起来。很快,一首名为《四季情》的诗跃入他的眼帘:“春红渐落夏荷香,秋菊凌霜冬雪扬。四季轮回情未改,时光流转意悠长。”张平轻声吟诵,声音在这安静的书店角落里回荡。
从描绘的角度来看,此诗确实较为清晰地展现了季节变换的特点,从春日红花飘落,到夏日荷花飘香,再到秋菊傲霜、冬雪纷飞,四季更迭的景象如同一幅淡雅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用词上,也算工整,遵循着一定的韵律与节奏,给人一种平稳和谐之感。
然而,张平毕竟来自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底蕴的世界,在他的心中,那些曾令他心醉神迷、拍案叫绝的文坛巨匠之作犹如璀璨星辰,高悬于文学的浩瀚苍穹。相比之下,这首《四季情》就显得太过逊色。它缺乏那种能如利箭般穿透人心的灵动与深情,无法让读者在字里行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对四季的独特感悟与炽热情感。在创意方面,它也只是较为常规地描述了季节变化,没有别出心裁的视角或令人惊叹的想象,深刻内涵更是无从谈起。整体读来,就如同嚼蜡一般,平淡无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尽管如此,张平还是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入乡随俗、知己知彼的重要性。于是,他认真地研读着这些诗作,将这个世界的诗词风格特点、遣词造句的习惯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默默记在心中,如同一位敏锐的探险家绘制着未知领域的地图。许久之后,他缓缓合上书页,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知道,自己已然对这个世界的诗词歌赋水平了然于胸。
此时,阳光透过书店的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张平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与阿燕相视一笑,一同走出书店,向着客栈的方向走去。他们的身影在梁都的街道上渐行渐远,而张平的心中,却在为即将到来的挑战与机遇默默谋划着、准备着。
中午二人客栈用餐,午后的时光,阿艳与张平在屋内潜心修炼那部《百毒真经》。阿艳似与这功法有着天然的契合,她心无旁骛,整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