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复国后波兰参战,德军反攻前夕的隐忧与筹备(1/3)
复国后的波兰,尽管对外宣称组建了百万大军,但其真实实力却如同纸糊的巨人,看似庞大,实则较为薄弱。
在波兰这百万大军的序列之中,装甲部队的规模着实可怜,人数不足十万。而步兵数量却高达五十万,令人瞩目的是,其中骑兵竟占据了四十万之众,要知道这骑兵在二战时期已经是被淘汰的兵种了,已经很少看到那个国家还保留着大量的骑兵。
波兰军队之所以呈现出这般奇特的兵力结构,背后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自复国以来,波兰因卡廷森林惨案与苏联彻底交恶,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同时,波兰也未曾忘记德苏曾联手瓜分波兰的历史伤痛,对德国始终抱有高度的警惕。在这种紧张的国际关系下,德苏两国自然都不愿将坦克这一关键的军事装备出售给波兰。而波兰自身,由于刚刚建国,百业待兴,国内经济千疮百孔,工业基础更是薄弱不堪,根本不具备自主建造坦克的能力。
除此之外,波兰在复国后的政治取向上,明显倾向于大明王朝。这一举措不仅让苏联心生不满,也使得英国和美国极为不爽。英美两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对波兰实行了严厉的贸易禁运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波兰想要获取军用物资,尤其是坦克这种重武器,简直是痴心妄想。因此,波兰新政府建国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其装甲部队仅仅艰难地拼凑起不到五十辆坦克,而这些坦克还是从大明王朝购置而来,主要用于日常训练。
幸运的是,为了支持波兰军队参战,大明王朝伸出了援手,向波兰提供了 200 辆老式的第一代谢尔曼坦克。这些坦克是大明王朝军队最初的版本,随着明军坦克部队的升级换代,它们已到了淘汰的边缘。然而,对于波兰而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依靠这些坦克,波兰费尽周折地组建了两个轻型装甲师,这才勉强为其装甲力量增添了一丝底气。这些坦克虽已老旧,但却极大地鼓舞了波兰军队的士气。
随着波兰五十万军队的加盟,再加上元首果断从西线调来的 20 万精锐德军投入战场,联军的士气瞬间大振。在博克元帅和哈尔德上将的联合指挥下,德军迅速稳住了摇摇欲坠的阵脚,并开始发动反击。
波兰的五十万大军,在波兰名将扬·科瓦尔斯基的带领下,斗志昂扬地加入了德国中央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