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血战库尔斯克,虎式的荣耀与悲歌(1/4)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战场上,局势风云突变,苏军遭遇德军突如其来且极具爆发力的反击战,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正是波兰军队与大明王朝军队的集体参战。波兰毅然出兵50万,大明东欧方面军也投入43万兵力,二者相加,合计九十三万之众,近乎百万兵力的强势加盟,犹如在天平上重重地添加了砝码,瞬间改变了战场上双方兵力的对比态势。不仅如此,德军此前消耗掉的坦克也得到了及时且有效的补充,这一系列因素叠加,使得德军实力大增,宛如猛虎添翼。
波兰军队虽装甲部队实力相对薄弱,大部分为步骑兵,但胜在人数众多,打起仗来更是勇猛无畏。他们宛如一道坚实的屏障,拖住了苏军相当一部分兵力,使其无法抽身赶赴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正面战场,为德军在关键战场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刻,在曼斯坦因元帅的卓越指挥下,德军在库尔斯克南部成功突破苏军三道坚固防线,并如汹涌的洪流般向纵深地带迅猛攻击。而在北面,莫德尔元帅由于所率装甲部队力量相对有限,在推进到苏军防守的第二道防线后便难以继续向前,暂时止步于此。
苏军的最后一道防线,距离曼斯坦因元帅麾下的前锋第四装甲集团军已不到五十公里,这一区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瓶口”。随着德军持续不断地进攻,这个缺口正逐渐缩小。一旦这五十公里的距离被德军完全攻占,便意味着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一百多万苏军将被彻底合围,联军有望收获一个比基辅合围更为辉煌的战果。
尽管形势已然如此危急,朱可夫元帅却并未放弃,依旧如困兽犹斗。他最大的倚仗,便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留存的一支强大预备队,人数足足有六十万之多。这些兵力再加上库尔斯克的守军200万人,苏军总兵力达到260万人。一贯善于运用人海战术的朱可夫元帅坚信“人定胜天”,认为优势在己。
而德国方面,在得到波兰出兵相助后,总兵力也才166万,苏军比德军整整多出一百万人。基于这种“优势在我”的判断,再加上苏军曾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战胜过德军的经历,苏军上下对战胜德军依旧保持着相对乐观的态度。于是,苏军迅速做出部署,大量部队被紧急派往缺口处,全力阻止曼施坦因元帅的部队攻占缺口、合围苏军。同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