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采山季(1/5)
天还没亮,上官屯笼罩在青灰色的晨雾中。
纳斯塔霞摸黑起身,点亮煤油灯。
她先往搪瓷盆里倒了半瓢井水,将昨晚摘出来的草药冲洗干净,然后均匀地铺在篦子上。
屯里的公鸡刚打第一遍鸣,她已经系好了绑腿。
这种用旧帆布改制的绑腿能防露水浸湿裤脚,膝盖处还缝着块麂皮,跪着挖菜时更耐磨。
她往柳条筐里垫了两层材料:底层铺晒干的香蒲叶防潮,上层垫着新鲜松针保鲜。
周秀兰被婶子摇醒时,窗外还挂着残月。
小姑娘迷迷糊糊套上棉袄,发现纳斯塔霞在她衣领里别了根艾草。
这是索伦族防山蚊的土法子。
屯东头的老榆树下,女人们陆续到来。
王寡妇背着个新编的柳条背篓,篓子编得细密,边沿还缠着红布条。
这是李满仓冬天闲着没事时编的,篓底垫了层晒干的椴树皮,防潮又透气。
她一来,几个年轻媳妇就围上去摸那背篓,啧啧称奇:
“姐,你这手艺真不赖!”
“我可编不出来。”王寡妇笑道。
“那搁哪儿整的啊?”
“满仓编的呗!”
几个人笑笑闹闹起来。
赵婶儿拄着根花椒木拐杖,杖头挂着个黄铜铃铛,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那铃铛有些年头了,铜色发乌,声音却清亮。
她每走一步,铃铛就“叮铃”一声,像是给这清晨的山路打着拍子。
几个小孩跟在她身后学她走路,被她回头一瞪,嘻嘻哈哈地跑开了。
看到纳斯塔霞牵着周秀兰的手过来,几个妇女凑了上来。
“哎,你这筐子真稀奇!”
王寡妇伸手摸了摸纳斯塔霞背上的桦树皮筐,“咋这么轻?”
纳斯塔霞笑了笑,把筐子摘下来给她们看。
索伦族的桦树皮筐,跟汉人的柳条筐不一样。
不是编的,而是用整张桦树皮卷成筒,接缝处用松胶粘牢,再拿鹿筋线缝紧。
筐沿穿了一圈小孔,系着皮绳当背带。
“这能装不少东西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