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利润分成(2/5)
族圈子里比黄金还抢手。一台录音机能换五头牛,而我们的成本却很低。”
林川不禁莞尔。
他想起前世看过的资料,五六十年代初,电子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确实是硬通货。
索拉夫显然深谙此道。
“现在我们的资金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闭环。”索拉夫用树枝在雪地上画出一个完整的圆:“黄金,卢布,工业品,活牛,罐头,卢布,黄金。每循环一次,我们的储备就增加三成。”
他兴奋地拍着林川的肩膀:“按照这个速度,到年底我们就能储备十万罐!怎么样?够不够?”
林川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罐头,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这个循环不仅解决了粮食储备问题,还创造了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更重要的是,整个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控制在可靠的人手中。
“运输方面没出过问题吗?”林川还是有些不放心。
索拉夫摇摇头,从皮靴里抽出一张折叠的纸条:“托尔多的人负责蒙古境内的运输,我堂弟管着赤塔的转运站。至于最危险的边境检查站……”
他神秘地笑了笑,展开纸条,上面记录着十几个名字和对应的数字。
“每个关键岗位都有我们的人,”索拉夫得意地说,“从边防军少校到海关小职员,每周都能收到我们的’特供罐头’。上个月还有个检查站站长主动帮我们换了更好的通行证呢!”
林川仔细查看着名单,发现索拉夫建立的关系网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密。
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职位、喜好和“价格”,有些是用罐头打点,有些则偏好录音机、手表等工业品。
“对了,”索拉夫突然压低声音,“下个月有个大机会。赤塔军区要更换一批通讯设备,旧的对讲机我们可以用废铁价收购。这些设备在蒙古至少能翻十倍价钱。”
林川眼前一亮。
这正是他最看重的信息优势。
有了可靠的商业情报,他们就能始终走在别人前面。
“不过……”索拉夫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最近边境巡逻加强了。新调来的瓦西里耶夫少校不太好对付,我已经安排人接近他的副官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