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来一个原装太子(5/6)
私下场合的宴请,这两位皇后也都偶尔参与。
战场转移到饭桌上,李世民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急不可耐的问道:“朱兄,小逸,高明最后走到了那一步,那最后这皇位落在了谁的头上?难不成是青雀(李泰小名)?”
长孙皇后听后一惊,手中的筷子也落在桌子上,泪眼婆娑的看着李世民,问道:“陛下,高明怎么了?”
李世民在桌子下面握住长孙皇后的手,解释道:“皇后,你先别急,具体的事儿后面我会详细告诉你。”
长孙皇后内心焦急,可李世民都这么说了,她也无可奈何。
“不是李泰,是李治。”朱元璋说道。
“稚奴(李治的小名)?最后居然是他坐上皇位吗?也是,我现在就这三个嫡子,除去高明,稚奴和青雀都有可能。”李世民先是有些疑惑,随后就释然了。
长孙无忌听后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这皇位最后只要还在长孙皇后所出的孩子手中就行,至于是谁,那不重要。
“那稚奴做的如何?”李世民又问道。
“李治皇帝做的如何咱知道的不多,咱这文化程度有限,只能侧重学习其他内容。不过,我倒是知道一些李治和武则天的事儿。”朱元璋对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这事儿毫不遮掩,并且还把武则天扯了出来。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做的还是不错的。毕竟李承乾和李泰相继被贬,您晚年时期直接将李治留在身边亲自教导,所以李治的治国手段还是挺厉害的。他延续了您的治国方针,完善科举、推崇文学、轻徭薄赋,先后灭亡了西突厥、百济、和您晚年都没有灭掉的高句丽,使唐朝的版图达到最大!史称永徽之治!和同样是皇帝晚年亲自教导的朱允炆相比,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姜逸急忙岔开了话题,顺便挖苦了一下朱元璋。
李世民也能看出来姜逸是故意岔开话题的,不过他也知道此事不能多问,只不过在心里默默的把武则天这个名字记了下来。不管怎么说,这个人一定对大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就是不知道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
朱元璋一时嘴快,说完之后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在李世民面前提武则天,怕不是要和他当初知道朱祁镇的所作所为时的表现差不多,都得炸!虽然武周被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