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齐桓首霸(五)(3/6)
宋、卫、郑、许、曹六国国君在古葵丘(今河南考城县附近)举行会盟。此次会盟在齐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周襄王因齐桓公在拥立自己登基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心怀感恩,派宰孔亲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等珍贵礼物 ,以此表彰齐桓公的功绩。
按照周朝礼仪,君主赐予臣子物品,臣子需要行拜谢之礼。然而,周襄王念及齐桓公的卓越贡献,允许他不必行拜谢之礼。但齐桓公并未贪图这份殊荣,他在管仲的规劝下,坚持下拜,以谦逊的姿态接受了赏赐。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齐桓公的贤明与自知,更为后世树立了贤君典范。
《孟子·告子下》详细记载了齐桓公“葵丘会盟”盟辞的 “五禁”条 款: “一是 诛杀不孝之人,勿 改变已确立的太子,不 要 以妾为妻;二是 尊重贤能之人,培育人才,大力表彰有德行的人;三是 尊重老人,爱护孩童,不忘来宾和旅客;四是 士 不能世世为官,官吏 的事让他们 自己办,不 要独揽 。取士一 定要得到 能人,不专 杀大夫;五是 不要故意 设堤坝,不 要阻止别国 人来买 粮食,也不能不报告天子就封国封邑。” 这 “五禁”条 款,实乃齐桓公多年成就霸业的经验结晶,它不仅体现了齐国在治理国家、处理诸侯关系方面的智慧与原则,更为后世诸侯提供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与典范 。
周襄王派大臣亲自与会,并送上如此重礼,这一行为表明周襄王完全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的霸业在这场会盟之后,达到了巅峰时刻。
同年秋天,齐桓公再次在葵丘召开会盟。然而,此次会盟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晋献公拒绝参加。会后,中原地区局势又有了新的变数,晋国发生君位交替的内乱。齐国出于各种考虑,决定兴师讨伐晋国。齐国的联军一路行进,直至高梁,而后齐国派隰朋率军与秦军会合。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拥立晋惠公,晋国局势逐渐稳定,齐国也在这一系列行动中展现了其强大的实力与影响力。
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大放异彩之后,不免有些骄横。他自诩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觉得自己功绩卓着,理应享受无上尊荣,于是便有了封祭泰山、禅祭梁父的想法。管仲深知此举可能带来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