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刘裕崛起于东晋乱世(1/5)
自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晋室被迫南迁,在建康建立了东晋政权,偏安江左。时光悠悠流转,历经数代,东晋王朝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实则暗潮涌动,危机四伏。
朝堂之上,世家大族凭借累世的权势,宛如盘踞的巨龙,牢牢掌控着朝政大权。他们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为代表,通过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和盘根错节的政治网络,构建起坚不可摧的利益集团。在官员选拔上,九品中正制成为他们维护特权的工具,寒门子弟即便才华横溢,也难以跨越这道无形的门槛,只能望洋兴叹。地方上,各级官员与世家大族相互勾结,鱼肉百姓,横征暴敛。田赋、户调、徭役等赋税名目繁多,百姓不堪重负,苦不堪言。为了逃避繁重的赋税,许多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四处逃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与此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对东晋的边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前秦苻坚曾一度统一北方,兵锋直指东晋。尽管在淝水之战中,东晋侥幸获胜,但北方并未因此停止对东晋的侵扰。鲜卑、羌族等势力在中原地区频繁混战,战火纷飞,使得边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东晋政权也时刻面临着外部的军事压力。
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刘裕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的一个贫寒家庭。其家族虽为汉室后裔,可岁月的沧桑早已磨灭了昔日的荣光,到刘裕出生时,家中一贫如洗。刘裕出生时,母亲因难产去世,父亲刘翘家境贫寒,无力请乳母哺育,一度打算遗弃他。幸运的是,同郡刘怀敬之母心怀悲悯,伸出援手,刘裕才得以存活下来。幼年的刘裕在困苦中艰难成长,稍长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以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维持生计。
尽管生活的枷锁沉重无比,但刘裕胸怀大志,不甘平庸。每当劳作之余,他总是如饥似渴地研读兵书战策,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京口,这座充满尚武气息的城市,对刘裕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街头巷尾,时常能看到士兵们威武的身影,征兵的场景更是激发了刘裕投身军旅的渴望。他常常驻足观看士兵们训练,心中暗自立下誓言,有朝一日定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东晋隆安三年,孙恩在会稽揭竿而起,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晋起义。孙恩出身于琅琊孙氏,因不满东晋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