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欲加之罪(2/6)
出班附议。
这众矢一的,饶是让那朝堂当值侍驾的黄门公听了心下一惊。
心道:那官家本心向着那宋家,倒是想借助宋家粘合了朝堂,此时参来,且是有先下手为强的意味来。
倒是这官家想多了,朝堂,需要粘合麽?粘合了做什么?一旦君臣一体,两党的财富何来?别看两家四集团争得一个鸡毛鸭血,满口的家国天下,究其根本,且是为了一个“利”字。
争了,才有的有利可得。真的弄出来一个君臣一体,权归官家。如那“志在奉君”蔡京一般,“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容之类,悉辇送京师”与国倒是个利莫大焉。
然于私的话,那就看皇帝愿意不愿意给了,想得赏赐?你且得好好干活,干出点业绩才行。
这自己拿,和靠这别人给,那可是妥妥的两码事。无论是朝中的大官,还是野下的商贾豪绅,但凡不缺心眼,都能算得出这笔账头。
所以,朝堂之上,这两党四派,人压根儿就不需要粘合。就这样乱了才好,乱了才能有权势可固,乱了有外财可拿。都按照规矩来?谁给我钱?没钱?我拿什么收买人心,扩大羽翼?有了党羽,才能要挟领导涨工资,才能护了自家面上的道貌岸然。没有羽翼?权力?嗨,也就那回事了。
这私德不检的做法,前朝大有人为之。
如果一个人当官被人骂,恰恰说明他们已经尽忠职守。如果大家都众口一词夸一个人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去养自己人的名望。此,称之为“养名”。
闲话扯远,且回书中。
然在此时,却听得那官家轻咳一声,道:
“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意思就是,我已经知道了,你不用再说了。
官家的本意是想先压下此事,息事宁人。然,却不成想,那兵部尚书举了笏板遮了脸,上前三步,又道:
“臣,乞旨严查。”
此举且是让那黄门公一惊,便抖了手中拂尘,踏前一步,挡在那官家身前。
咦?他怕什么?不怕什么,就怕再出一个左正言陈禾。
这陈禾怎么了?能让这当值的内省主司这么紧张?没怎么,就是把个皇帝按在龙椅上猛喷,皇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