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欲加之罪(4/6)
粲冒领军功,莫不是要连同那时任的领军、监军、御太医、三衙、枢密一并参了去?你一个兵部的主事,想以下参上啊?
下克上?不是不可以!倒是先自摘了乌纱自领五十脊杖再说吧。
闻吕维此言上来,让上座的官家大为宽慰,满腔的怨气也得以出脱,一时间心情甚是大爽。便坐直了身子道:
“三衙,可曾有误?”
下有三衙臣工听喝出列,躬身道:
“回圣上,前日确有勾当到衙登记查看。因此事为十四年前旧事,臣且翻找有时,饶是记得。并于勾当一并审看。兵录,功册均无误。”
得了三衙的回答,那官家便将眼睛瞟向那站在殿上的兵部主事及上奏群臣。群臣无语,那官家问道:
“卿,弹劾宋粲,可有据?”
那薛兵部见问,拿了笏板遮了脸道:
“臣同大理寺查汝州瓷贡案。此事由犯官,原汝州司宪出首告发,如今人证、签押俱在……”
那兵部主事话还没说完,便见官家脸色着实的难看。
殿上吕维偷眼观得,随即便躬身与座上的官家,朗声道:
“臣,有不明……且查过原汝州司宪过往,并无平夏经历。无亲见,便有道听途说之嫌。所信者,听也,而听,尤不可信。又圣人言: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犯官汝州司宪之言,恐是有心而发也。”
说罢,也不等那官家回话,便又拱手于那兵部尚书:道:
“薛尚书却不问其详,不辩其心,又无伏请圣上裁决而自断之……”
说罢且作为难的叠手道:
“这权由臣下,非审慎之法, 傥有冤滥,何由可知?”
那兵部尚书且是回头甩手,欲出言辨之,却听那吕维拱了手道:
“尚书欲效仿永叔相乎?”
倒是一句话说的那兵部尚书一个无言。怎的?
永叔?不就是欧阳修吗?那可是一代文宗也!他怎么了?这“富贵闲人,太平宰相”也有污点?
污点?唉,南宋王铚所着的《默记·卷下》有载:“欧阳文忠庆历中为谏官。仁宗更用大臣,韩、富、范诸公,将大有为。公锐意言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